巴南:职业教育锻造“巴渝工匠”
本报讯 “今年是全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质量年’,全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投入资金7.2亿元,培训50万人次以上……”,11月23日,巴南区政协主席会走进重庆高职城视察。
作为人力社保部和市政府批准建设并命名的国家级公共实训基地,这里集“公共实训、技能评价、技能竞赛、技能研修、就业指导、劳动教育、职业体验”七位一体,是全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平台、职业技能评价示范窗口、职业技能重要赛事举办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基地。
一边视察调研,一边亲身体验,主席会成员和委员们一一感受这里的五大类58个实训和体验项目:现代装备制造、信息通信技术(ICT)、汽车技术、现代服务、职业体验展示……
当听到“全部建成后,这里能同时容纳1500人实训,年实训规模15万人次,年培养高技能人才6万人,接待职业体验20万人次,是全市唯一且最大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委员们不禁感叹,“重庆高职城吸纳大量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有助于锻造‘巴渝工匠’,释放‘双创’活力”。
谁能想到,9年前,这里地偏一隅,荒地野山,人烟稀少;9年后,这里交通纵横,楼房林立,学子汇聚。短短9年时间,一个生机勃勃的重庆高职城逐渐出现在世人眼前,这块承载着无数人梦想的职教热土,正在中国一流、西部职教高地的道路上加速挺进。
早在2012年,在巴南政协委员们众多提案的积极建言、热烈呼吁下,巴南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明确要建设重庆职业技术教育城。同年底,市政府审议了巴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重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城的请示》。
高起点规划之外,是高起点设计。在区政协持续助力下,巴南区委、区政府确定了“融合、开放、生态、智慧”四大规划建设理念,聘请德国建筑工程开发及管理的“先驱”——德国迪德里希斯国际公司编制概念性总体规划。
如今,重庆高职城已经引进40余家IT信息服务类项目,引进华为ICT实训基地及教育机构3家,注册众创企业300余家;大数据产业集聚助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每年创造10亿元的工业增加值;淘宝大学西南学院等22家企业已入驻并投运,累计实现战新产值约6.8亿元、税收约1亿元;已签约入驻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等9所院校,高职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累计向社会输送5万余名素养高、技能强的优秀毕业生。 (郑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