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天银
“圣灯山的路上到处都有民建身影!”12月8日下午,巴南区圣灯山镇党委书记潘亿兵指着正在修建的跳李路,对民建会员们感慨道。这天是民建巴南区委会联合区交通局、属地镇街组织的一次道路交通建设例行调研,背后是民建巴南区委会“揪住堵点不放松”的执拗。
圣灯山镇是民建巴南区委会的“同心”实践基地,是该区委会集中力量展现参政党地方组织履职新作为的根据地。
齐心协力强健筋骨
“我们建议规划设计路网布局、推进旅游度假区交通公交化。”2015年,民建巴南区委会在区政协全会上的大会发言铿锵有力。这篇大会发言源于巴南区委会历时近2年精心打造的《规划建设圣灯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调研报告。
2013年,民建巴南区委会与圣灯山镇(时名跳石镇)签署了共建“同心”实践基地协议,以“同心助推乡村旅游”为着力点开始了“上下求索”。
“老人家,没去赶场啊?”“赶啥子场哦,摔一屁股泥巴才划不着。”“没车坐啊?”“车?这个路,雨天摩托车都上不来!你们啷个上来的?”“我们就是爬上来的,来体验一下你们出行的艰辛。”一次调研,让民建会员们印象深刻,面对路人的询问,会员们苦笑着将沾满泥巴的手在他面前晃了晃。一次次高山攀爬,一次次沟坎跌撞,一次次泥路趔趄,会员们切身感受了村民出行的苦和难,也记下了大家的愿和盼。“路不通,村民们真是守着圣灯山这个金钵在‘要饭’啊!”“我们就先抓抓‘要想富,先修路’这个‘牛鼻子’吧!”民建会员们意见一致地表示。
院坝会、协商会、研讨会,开了一次又一次,村民代表、镇政府工作人员、交通部门工作人员与民建会员成了熟人、朋友,也成了伙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调研报告出炉了,大会发言“唱”响了,政府纪要出台了,道路骨架拉起了。
如今,贯通的圣灯路将圣灯山镇拥入了巴南区“主城20分钟”的怀抱,“村村双车道,组组硬化路”让泥泞不见踪影,宽阔的柏油路面将民建会员蹙着的眉头抚平。
踏着宽阔平直的炒油路,深闺里的“川东小峨嵋”翩跹出山了。
人人参与滋养血肉
在有“川东小峨嵋”之称的圣灯山上,时常闪现的不仅是民建巴南区委会的身影,也有常年驻留在镇上的4家民建会员企业的坚守与奔忙。
“修路,我投入了4800多万,我不后悔!”民建会员郭唐勇的话铿锵有力。2004年,被圣灯山“深闺”美景吸引的郭唐勇,在山上注册了重庆林海旅业有限公司,开始了他寻美、造美之路。“当时除了这个水库,几乎一片荒芜。”郭唐勇指着饮用水源林基槽水库说。事实上,作为饮用水源的水库除了观赏是不能进行开发利用的,反而需要持续进行维护和环境保护,这无异是投资的“无底洞”。
但郭唐勇就认准圣灯山是个金窝窝,一定能飞出“金凤凰”。他开始自费修公路,要让水库周边村民感受“天堑变通途”。这在当时被人认为是痴人说梦。但郭唐勇犟脾气上来,与“天堑”杠上了。路通了,农民搬进新居;更令人惊喜的是,天然气通到圣灯山上了。“这一切都值得!”郭唐勇笑着说。
不只是郭唐勇在行动。在圣灯山镇创办、经营企业的民建会员、重庆五洲园林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明静、重庆佛影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罗萍、重庆巨康环保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信聪,同样为梁岗村、石林村、大沟村等村民的出行操心出力。
前赴后继驰而不息
“圣灯山是我们的履职实践基地,助推发展没有终点。”“圣灯山干线纵横通达胜利在望,我们的目光就投向丰富的‘毛细血管’,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开足马力。”在12月8日召开的民建巴南区委会与区交通局的对口协商会上,民建巴南区委会主委、巴南区政府副区长冯毅梅向全体巴南民建会员发出动员令,这也是巴南民建持续关注和助力交通建设、落实市政府“交通强市”工作措施的冲锋号。
旋即,一场针对圣灯山上支路、旁路、侧路,还有连通村民心路的履职行动又拉开了序幕,前赴后继的会员身影又将奔忙在圣灯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