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淳佑二年(1242年),南宋王朝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重庆知府余玠的帅府旁边修建了一个招贤馆。该招贤馆与余玠帅府陈设完全一样,专等贤才来投奔。
这个招贤馆,是余玠专门设置的。当时,北方蒙古军对四川虎视眈眈,为寻求治蜀抗蒙之策,余玠决定效仿三国时期诸葛孔明治理蜀地的办法,集众思,广忠益,向社会招揽贤才。他在招贤告示中说,有策谋想告诉他的人,家住近处的就径直来帅府旁边的招贤馆,家住远处的可自行到所在的郡府去谈,官府要以礼相待,高爵重赏,朝廷也会不吝酬报。
余玠设馆招贤的消息,很快传遍川蜀地区。当时的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也属四川管辖。家住播州绥阳县山区的冉琎、冉璞兄弟决定出山,会一会这个设馆招贤的“余帅”,看他是真招贤还是假招贤。
冉琎、冉璞兄弟到了重庆,向余玠设立的招贤馆递上各自的“名片”。余玠久闻冉氏兄弟雄才大名,决定将兄弟俩请进帅府会见,施以平等礼节,并为其安排高档住处。对此,冉氏兄弟居然毫无惊喜,以平常心态接受。
过了数月,冉氏兄弟心安理得住在客栈,一字不提什么建议。余玠决定向他俩问候请教,并亲自主持宴会,邀请冉氏兄弟及其他前来投奔者赴宴。
酒喝到畅快之时,在座来客纷纷“晾晒”自己的高明策谋,而冉氏兄弟却只顾饮酒用餐,依旧一言不发。余玠有意以含蓄的话语引导他俩,他俩仍只顾饮酒用餐,默默无言。对此,余玠并不责怪。他暗暗琢磨,冉氏兄弟不轻易说话,不过是在看他怎样礼待有识之士罢了。
第二天,余玠让冉氏兄弟换住另一处更高档的地方,并暗中派人天天观察二人的行动。负责观察的人发现,冉氏兄弟依然是终日不讲话,只是面对面蹲着,用白垩土在地上画些山川城池的图形,起身后就涂抹掉。
余玠一听,顿时觉得冉氏兄弟是带着治蜀良策来的,只是不了解他余玠的人品,不愿轻易讲出罢了。于是,余玠决定单独登门拜访,以求治蜀良策。一进门,余玠就行大礼,真诚称呼冉氏兄弟为“先生”。冉氏兄弟终于为余玠的诚心而感动,随即打开话匣子,向余玠献出良策。
冉氏兄弟告诉余玠,要有效抵御蒙古军进攻,应采取“依山制骑、以点控面”的方略,充分利用川蜀险要的地理特点,以重庆为中心,在嘉陵江、渠江、涪江、沱江、岷江及长江等大江大河两岸的高山台地,特别是一些交通要冲之地修筑山城,扬长避短,据险守卫。
此后,按照冉氏兄弟建议,余玠先后在今四川南充以南修筑青居、在今四川苍溪东南修筑大获、在今成都金堂以南修筑云顶、在今重庆合川修筑钓鱼等20余座山城,并将重要的州治迁移山城之上。同时,调整兵力部署,移金州(今陕西安康)戍军于大获城,移沔州(今陕西略阳)戍军于青居城,移兴元(今陕西汉中)戍军于合州钓鱼城,移利州戍军于云顶城。
筑城迁治、调整兵力部署后,余玠还按照冉氏兄弟建议,屯兵储粮,训练士卒。经过数年建设,逐步建成以重庆为中心、以险要城寨控扼江河要隘的纵深梯次防御体系。
南宋淳祐六年(1246年),蒙古军分兵四道入蜀,余玠依靠冉氏兄弟建议建成的山城防御体系,打退了蒙古军的进攻,并为后来钓鱼城守将王坚、张珏等人有效抗击蒙(元)军队进攻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