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重庆梁平,人们往往联想到“梁平柚”“张鸭子”……随着全域旅游的兴起,“山水田园·美丽梁平”文旅品牌深得民众青睐,游客纷至沓来。这离不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厚重的文化底蕴为梁平旅游崛起乃至地区经济社会繁荣昌盛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
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梁平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切实积极主动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蓬勃,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及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两年居渝东北同考核组前列,相关文化建设领域获得多项国家级、市级荣誉奖项,梁平美誉度不断攀升,已成为海内外“文化粉丝”聚焦之地。
文脉厚重 资源丰富
钟灵毓秀,物华天宝。方圆1000余平方公里的梁平坝子是巴渝第一大平坝,历史上是有名的鱼米之乡,爱国诗人陆游曾赞叹“都梁之民独无苦,须晴得晴雨得雨”,素有“小天府”之美誉,引来文人墨客,商贾云集。历经岁月洗礼,这里沉淀、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
迈入新时代,梁平挖掘整理以百里竹海、万石耕春、东山国家森林公园、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以双桂堂、文峰石塔、古驿道遗址、梁山机场、赤牛城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农耕文化、非遗文化、禅宗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以梁平柚、梁平竹帘、梁平张鸭子为代表的地方特产。这为制定梁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同时使得梁平发展的底子更厚、底气更足,凝聚力和辐射影响力大大增强。
梁平拥有一千年古邑、九百年赤牛城、四百年双桂堂、二百年文峰塔、一百项非遗等文化名片。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居重庆各区县首位,包括梁山灯戏、梁平竹帘、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共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礼让草把龙、梁平土法造纸技艺、铜乐锻造技艺等26项市级非遗项目;大观白酒、梁平剪纸等数百余项区级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数246名。
创新发展 百花齐放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十三五”以来,梁平牢牢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措并举,聚力建设文化强区。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加大硬件设施投入,规划建设了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建成投用梁平博物馆、重庆市第一家区县单体建筑少儿图书馆、双桂堂历史文化陈列馆;提档升级区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建成投用全区应急广播系统。
大力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相关非遗项目工作上下功夫。梁平竹帘、梁平木版年画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乡村传统工艺振兴名录;编辑出版了《梁平木版年画》《梁山灯戏论文集》等非遗专著4本;启动巴蜀非遗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逐步形成了卤烤鸭、陶瓷、竹编等一批非遗生产重点企业;规划实施双桂堂保护修缮、文峰塔保护利用等重点项目10余个;赤牛城宋(元)蒙山城防御体系文物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有力推动现代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着眼相关文化行业,依托百里竹海市级旅游度假区、万石耕春·五朵金花农文旅休闲项目、精品民宿等文旅资源,引领文旅企业高速发展,发展全区文化旅游类规上企业24家。
出台《梁平区文艺创作奖励办法》,激发社会各界文艺创作积极性,积极营造“书香梁平”氛围,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脱颖而出,文艺创作事业气象一新。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常态化举办春节文艺晚会、新年音乐会等传统文化节日系列活动;成功打响三峡晒秋乡村文化旅游活动品牌;公共文化场地设施免费开放,每年实施流动文化服务进村1000余场,放映惠民电影5100余场,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成功打造了“周周讲·月月演”全民艺术普及和“柚花飘香·书香梁平”全民阅读两大活动品牌。
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掀起了新时代梁平文艺新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文化梁平已蔚然成风。
硕果累累 未来可期
“十三五”期间,梁平各艺术门类作品在市级以上获奖、发表、展演达数百件,其中获市级重要赛事奖项30余件;先后创作梁山灯戏剧20个,其中《好人邓平寿》《你的手,我的眼》获市“五个一工程”奖;《夜钓》《西郭先生》获市戏剧曲艺大赛一等奖;年画《红高粱》入选全国美术图片展览;区图书馆、区文化综合执法支队、梁山灯戏剧团获评“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区图书馆碗米民宿分馆入选全国特色阅读空间。
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具有影响力的长江三峡(梁平)晒秋节重大活动,梁平区先后两次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
与时俱进,大力弘扬新时代精神风貌,精心编制《防控“新控”从我做起》并荣获重庆非遗优秀抗疫作品一等奖。2021年,成功创排梁山灯戏《江姐》《誓言》等系列红色戏剧、戏曲献礼党的百年华诞,获得积极反响。
文化的崛起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梁平文化影响力、区域经济社会吸附能力得以凸显。梁平积极与川渝东北10余个区县抱团发展,利用境内优势资源,以巴蜀文化为纽带,以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文旅合作为契机,共同推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梁平区文旅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文化强区建设步伐。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区新增各类文化市场主体1800余家,培育规上文化产业单位12家。2020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4.1亿元。预计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30亿元以上。
“十四五”期间,梁平将通过大力实施文化项目硬件建设,打造城市人文地标,谋划打造赤牛城宋(元)蒙文化遗址公园、都梁新区图书馆、都梁新区博物馆、梁平年画院、红色(抗战)文化博物馆、市民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
梁平文化,让我们期待更多精彩!
(胡斌 张鹤 /文 图片除署名外由梁平区文旅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