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2年01月1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同心向未来 2022重庆两会特别报道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版面翻页
同心向未来 2022重庆两会特别报道
03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2022全市两会举行第一场专题记者会

于会文(市人大代表、渝北区委书记):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渝北区作为重庆的经济大区,在全市经济版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理应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干在最实处、走在最前列。”市人大代表、渝北区委书记于会文表示,渝北区是全市最大的汽车制造业基地、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和进出口基地,及西部少有的“空铁公水轨”多式联运大通道,还拥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首批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等30多块“金字招牌”,以及综合保税区、悦来国际会展城、仙桃国际大数据谷等10多个开发开放平台,发展实力强劲。

刚刚闭幕的渝北区第十五届党代会为渝北高质量发展搭建了总体框架,明确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大区、高水平开放的临空大区、高能级策源的科创大区、高品质生活的城乡大区,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标杆城区的目标定位。于会文表示,围绕“四个大区”和“标杆城区”目标定位,渝北区将努力走出一条“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于会文表示,下一步,渝北区将坚持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两条腿”走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在渝北区营造出在成渝地区审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好、诚信最优、配套最佳的营商环境,助力微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牢牢牵住策源性创新这个“牛鼻子”,着力引进孵化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力、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吸引落地一批大院大所来渝北设立研发平台和分支机构,培育打造一批高质量科创载体;在守住安全和稳定底线的前提下,加快健全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体系,扎实开展“养老、育小、扶弱、畅行”四类惠民工程;以深化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效应,力争到2026年实现江北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60万吨,跻身货邮吞吐量全国前五;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把渝北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吴道藩(市人大代表、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打造“制造+研发”智能产业高地

“西永微电园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重要节点,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关切的主题、突围的重点。”市人大代表、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道藩表示,近年来,西永微电园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大局,围绕微电子产业园区、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和微电子科创街“三区一街”,系统性培植微电子产业,着力打造“制造+研发”智能产业高地,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西永微电园积极推动“制造+研发”深度融合,已建成1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引进英特尔、SK海力士、联合微电子、华润微电子等20多家知名芯片企业,吸引电子科大、北理工等5所高校入园设立微电子研究院,全面构建微电子产业生态;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大规模布局高端研发机构,引进研发类企业128家、新型研发机构5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建成全市首个智慧通关服务平台,推出“四自一简”“3C免办”等24项自贸区制度创新,成为内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试点政策最多、贸易便利化程度最高的地方,全面构筑内陆开放优势。

吴道藩表示,未来西永微电园将围绕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进一步巩固智能终端产业优势,培育集成电路产业生态,优化创新环境、加速创新要素集聚,努力打造“制造+研发”智能产业高地。

牟小云(市政协委员、市科技局副局长):

助力科技创新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当前我市在推动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中,取得积极进展,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创新主体不断扩大、创新产业不断发展。”谈及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市政协委员、市科技局副局长牟小云表示,虽然成效显著,但仍存在欠缺重大引领性的基础研究原创成果、带动性强的科创企业、影响力大的科创平台、领军型的科创人才等不足。

如何弥补不足,以创新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牟小云建议,以打造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等科创中心,建设中科院汽车软件创新平台和超瞬态实验装置、长江模拟器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载体,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高校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前沿交叉研究中心,深入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引进计划,推动引进机构与本地高校、院所、企业“高位嫁接”融合发展,集聚一批高质量创新主体;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快建设高质量孵化载体,实施科技成果进区县行动,开展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改革,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为激活科创动力,激发创新活力,牟小云还建议进一步向用人主体放权、为科技人才松绑,完善科技评价机制,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深入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建设重庆英才服务港,打造人才服务综合体,加快壮大高质量人才队伍。积极营造我市高品质创新生态,通过创新科技企业融资增信机制,完善种子、天使、风险全链条创投体系,扩大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规模,降低企业科创板上市门槛。

张洪铭(市政协委员、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以金融创新破旧局开新局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在当前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时,通过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破旧局、开新局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市政协委员、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洪铭在点出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后,进一步指出如何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洪铭建议,以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为契机,通过市场化机制和手段补齐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开放体系、金融生态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的短板,扩大金融机构组织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创新体系的优势。通过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支持,优化实体经济金融服务,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张洪铭还建议大力推动金融链融入产业链和供应链,进一步强化金融行业、实体产业、资本资金、人才技术、数据信息等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不断探索服务实体经济的“模式+场景”“平台+产品”“线上+线下”的金融高质量创新。

董建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成绩亮眼

“2021年,我市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经济实现了质的显著提升和量的稳步增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董建国表示,过去一年,重庆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成绩亮眼:

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领域,我市大数据智能化企业达8000余家,重点平台企业超过37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5108家、3.69万家,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至59.5%;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和18.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6.1%、12.6%,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态势良好;

在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实施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项目67个,完成年度投资1031亿元,210项“川渝通办”事项全面实施,两地群众和市场主体享受更多“同城待遇”;

建立起“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实施对口帮扶项目184个、落实到位对口帮扶资金4.2亿元,“一区”与“两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值预计缩小至1.8倍左右,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长江禁捕退捕成果得到持续巩固,广阳岛生态修复主体完工、入选全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和货值货量均位于全国首位,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107个国家(地区)、315个港口,成为全国首个同时拥有港口型、陆港型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加快构建改革开放新高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健全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人口服务体系,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