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大会发言侧记
1月19日,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大会在人民大厦拉开帷幕。16名来自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依次登台,紧扣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结合工作实际,建言重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胡衡华,市领导李静、陆克华到会听取委员发言。
爱上一座城 聚焦城市魅力提升
随着重庆走红网络,越来越多的人将重庆作为值得一去的旅游目的地,写进了行程安排。如何让重庆不断提升城市魅力,赢得更多青睐?
刘伟委员代表民建界别上台发言:“过去一年,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目标,着力实施‘渝货精品’工程,‘重庆造’消费品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大。但目前‘重庆造’消费品还存在品牌不够响、产品能量级别不够高等问题。”为此,刘伟建议,在全市消费品工业重点培育的110个品牌试点示范项目中,筛选出具有历史传承、非遗文化、地理商标,能体现重庆特色且已小有基础的企业品牌进行大力培育和积极宣传,让“重庆造”品牌更好地走出重庆、走进全国、迈向世界。
代表民进界别发言的刘光才委员同样将思考的重点放在了本土特色的挖掘。“美食作为重庆的一张亮丽名片,是提升我市魅力不可忽视的一大法宝。”刘光才建议,以打造“世界美食之都”为切入点,助力我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要通过做好特色餐饮集聚、做大做强优秀美食品牌、加强对外包装宣传等方式,促进重庆美食整体品牌形象的提档升级。”
有了鲜艳热辣的城市色彩还不够,要想吸引更多人爱上重庆、来到重庆、留在重庆,还要以文化为底色,提升城市内涵,展现重庆独特的精气神。
“近年来我市在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研究,在红色文物的保护、管理、利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用活红色资源、铸造城市精神,代表文化艺术界别发言的薛竹委员建议,打破区域限制,对红色资源富集的区县,以重点资源管理运营单位为龙头,统筹区域内其他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利用;同时以重庆革命历史文化为题材,创造一批优秀文学艺术作品,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除红色资源,重庆市还有着大量的历史建筑。保护好这些历史文物,同样是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厚重城市底蕴的重要举措。”钱鹰委员代表致公党界别进一步建议,在做好历史建筑登记保护的同时,结合建筑特色、城市发展需求,将历史建筑改建为特色鲜明的文化地标,让文化活过来、城市靓起来。
爱暖“城中人” 让更多的群体生活幸福
城市魅力是实现发展的外衣,民生幸福则是长久发展的不懈动力。
2021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但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让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
如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代表农业界别发言的徐世国委员立足农业产业发展,建议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从而形成龙头企业带中小企业带专业合作社格局。
“酒香也怕巷子深”。有了好的农产品,委员们还思考着怎样把好货送出乡村、送进城市、送到市场和市民的餐桌上。王凯委员代表台盟界别发言时建议,充分发挥邮政企业在农村寄递物流中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物流配送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形成“一网多用、一点多能、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助力乡村振兴是服务民生的重要内容,优化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服务,也是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强劲动力。
“我市有169.4万残疾人,701.04万60岁及以上人口,如何在城市发展中满足这类人群的出行需求?”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代表民盟界别发言的蒙格丽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强家庭、小区、社区、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出行无障碍改造,逐步提高改造标准和水平,提高改造覆盖面。同时通过引导公众参与监督、吸引企业加入建设等方式,做好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工作,让残疾人、老年人群体的生活更幸福。
“以大数据信息化为基础的三医联动,可以有效打通信息堵点,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针对当前我市在智慧医疗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代表民革界别发言的乔宏委员建议,构建市级智慧医疗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医疗健康(行业)数据中心,探索医疗、医保、医药数据互通标准,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统一、标准的统一,让医疗资源在全市更好地流通。
相亲相爱巴渝情 两地共下“一盘棋”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作为同饮长江水的“兄弟”,川渝两地如何更好把握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机遇,共下“一盘棋”,跑出“加速度”,成为西部地区新的增长极?委员们纷纷建言。
“在两地政府的多年努力培育下,川渝两地汽车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但与全国乃至全球先进汽车产业集群相比,川渝两地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供应链体系向新能源智能化方向重塑等方面仍显滞后。”代表经济界别发言的罗明刚委员表示,此时两地应拧成一股绳,加强合作,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成渝汽车产业集群。他建议川渝两地共同研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前瞻技术、共性基础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共同申报国家级研发项目,在提升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研发能力的同时,共同制定汽车产业新能源智能化新生态链规划,共建充电基础设施,共同布局氢能供应基础设施,共建智能网联汽车新基建。
除经济合作外,委员们还提议抓住发展机遇,激发川渝两地在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互联互通中的强劲合力。“在治理水体污染工作中,川渝两地应建立跨区域环境污染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跨行政区域环境管理法律规范体系,以规范为抓手,实现流域治理前段合作。”代表农工党界别发言的刘德绍委员言语切切,为两地共护长江水积极建言。
“川渝两地应在演艺、出版、电影等领域加快培育出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优势竞争力的跨区域文化龙头企业,不断提升‘成渝地 巴渝情’等巴蜀文化品牌的影响力、竞争力。”代表新闻出版界别发言的陈兴芜委员则描绘出一幅川渝两地文化交相辉映的蓝图。
“建议加强与西部各省市的协调合作,建立跨区域的协调联动机制,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建立多部门、跨区域、多层次的民用企业风险检测体系”“优化城市空间环境,注重城市建设的景观化、时尚化,设计建设青年公园、青年文化走廊、青年社交平台”……委员们的建议,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