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2年01月2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同心向未来 2022重庆两会特别报道 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发布 共谋绿色低碳转型 简讯 年味渐浓

版面翻页
同心向未来 2022重庆两会特别报道
01

“1号提案”聚焦“双碳”

共谋绿色低碳转型

市政协1号提案办理现场

本报讯 (记者 程颖/文 王加喜/图)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我市如何补齐“短板”、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1月21日,在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1号提案”《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建议》办理会上,委员们聚焦“双碳”,共谋绿色低碳转型之路。市政府副市长陆克华、市政协副主席屈谦参加提案督办。

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期间,民进市委会牵头,与民盟市委会、民建市委会、农工党市委会、九三学社市委会、台盟市委会、市科协共同提交提案《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建议》。该提案被列为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0001号提案,由市发展改革委主办,市经济信息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交通局、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能源局协同办理。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据市政协常委、民进重庆市委会专职副主委罗挺介绍,与2015年相比,2020年全市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22%,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9.41%,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9.5%和16%的目标;2021年我市出台《重庆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等文件,规划了“1+2+6+N”政策体系框架,进一步推动“双碳”工作开展。

“但我市推进‘双碳’工作仍面临不少具体困难和挑战。”罗挺直言,“梗阻”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即法治保障和政策配套不足、产业发展和能源供给矛盾突出、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化发展不足、国土空间规划亟需根据“双碳”要求加快调整、碳排放交易机制试点相关工作还需完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提案建议加强法治保障和政策配套,稳步推进我市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提升我市产业体系绿色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动交通运输方式绿色低碳化转型,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优化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收到提案后,我委高度重视,对提案相关内容进行了充分衔接,提前启动筹备提案办理相关工作。”现场办理会上,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提案初步办理情况,并针对提案意见建议逐一进行了回复:我市目前正加快制定顶层设计文件,明确我市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路径举措,拿出具体“路线图”和“时间表”;将加大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力度,有序推动“煤改电”“煤改气”工程;加快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绿色环保等消耗低、效益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智能制造,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绿色体系建设;推动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将实施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等专项规划,优化培育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围绕餐饮“光盘行动”、大力发展绿色消费等重点领域,引导全社会广泛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随后,7个提案协办单位也相继作出回复。

“要注意‘双碳’里面发展权的问题,尝试把建设用地复垦为林地、草地或湿地”“着力打造绿色示范样板,打造一批绿色复合型人才队伍”……参加提案办理会的王林、边维慧、张宇、唐燕秋等委员也在办理现场纷纷建言。

陆克华表示,相关部门要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要明晰思路,系统谋划,全力推动我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强化保障、落实责任,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到实效。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