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人的智慧为钥匙,开启自己的智慧。”对于荣昌区政协委员、区政协社情民意中心主任唐伟来说,每到一个城市,除了博物馆,当地书店和旧书摊也是他的不二选择。而说起对他影响最深的一本书,则是《传习录》。
唐伟从小喜欢书法和传统文化,十多年前在一本书法杂志上看到王阳明的楷书作品《客座私祝书》,见其下笔沉着刚劲,结字宽博,端庄高雅,不让颜真卿、苏东坡半分。于是由字及人,开始了对王阳明的关注和研究。唐伟通过后来的学习研究发现,王阳明继承了程颢和陆九渊的心学传统,师古而不泥古,以儒家思想为根,融佛老思想于一炉,开创了儒家思想新境界,世称阳明心学,而阳明心学最具代表性的一本书,就是《传习录》。“就算不是因为书法,在传统文化思想的学习道路上,我也应该在某个转角处与《传习录》相遇。”唐伟说,对王阳明这位儒家思想传承、创新和运用的集大成者,文化工作者和爱好者是难以绕开的。
《传习录》由王阳明的门人弟子对其语录和书信进行整理编撰而成,集中再现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明朝以来的思想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伟介绍,《传习录》包括了阳明心学所有重要观点,共分上中下三卷,上卷阐述了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意之所在即是物、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强调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中卷有书信八篇,回答了对于知行合一、格物说的问难之外,还谈了阳明心学的根本内容、意义与创立阳明心学的良苦用心。下卷的主要内容是致良知,王阳明结合自己的修养功夫,提出本体功夫合一、满街都是圣人等观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它使阳明心学体系齐备。
每次翻阅《传习录》,唐伟都觉受益颇多。他说,王阳明提出“致良知”修身方式,指出人人皆可为圣贤,即成就圣贤人格。天下人之心和圣人之心是相同的,只因为有了私欲,才迷失了本真。“这与广大党员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遥相呼应。”唐伟说,如果我们都能坚守良知,把牢初心,以德为本,虽不一定能成为圣贤,但至少可以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安祥,再用以影响身边事身边人,必然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反复咀嚼,让我对知行合一有了新的认识。”唐伟介绍,王阳明认为,知行合一不是知而后行,而是知行一体,知行不二。“知”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认知之“知”,二是良知之“知”。“从王阳明的思想理论核心来看,我觉得更倾向于良知之意。以良知付诸善行,更契合儒家圣学之要义,也符合我们在当下提升思想境界,以大历史的观念建立起更高的人生标准价值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经数千年发展传承,浩瀚如海。翻开《传习录》,在文字中与王阳明相晤的时候,唐伟常常观照出自己走过的很多弯路,从而变得更加澄澈与从容。“每每优秀的历史文化人物展现在眼前,我就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笃定文化传承,完善自我、为民奉献的奋进步伐则迈得更加坚毅。”唐伟一脸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