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2月9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全面推动种业振兴,积极构建农业科技和推广服务体系,提高设施装备现代化水平,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如何破解渝东南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科技含量不足的难题?民盟重庆市委会在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期间提交了提案《渝东南乡村产业振兴亟需科技支撑》,为渝东南地区农业发展走上以科技为支撑的道路,“把脉问诊”找问题,“对症下药”开良方。
以科技助力农业产业振兴是民盟重庆市委会一直关注的重点。“我市渝东南地区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常住人口占全市的15%,耕地占全市的20%,农业资源丰富。”在前往渝东南各区县实地调研、考察时,民盟重庆市委会注意到,受地形地势限制,该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缓慢,科技支撑力度弱、科创人才缺乏、科研投入比例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渝东南地区壮大农业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步伐。
“要实现渝东南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首先应确立起农业绿色化科技战略,让现有的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向‘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发展。”民盟重庆市委会建议,构建渝东南“一盘棋”抓农业科技创新格局,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渝东南农业绿色化科技战略,打造区域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针对渝东南地区多山地、丘陵的地形特点,民盟重庆市委会进一步建议,狠抓现代种业提升,围绕优质高效、抗逆节本和适宜机械化等农作物品种培育的新需求,培育适合渝东南各区县实际的主导产业品种。同时积极推进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智能化改造,加强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技术创新研究,研发轻简型农机装备和高适应性专用机械。
要实现以科技支撑渝东南地区农业发展,解决科创资金不足、科研人才缺乏的难题至关重要。为此,民盟重庆市委会建议,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科技,加快构建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加大信贷资金对渝东南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投放力度,对渝东南农业科技园、集中示范片开展大额综合授信服务,大力推介应用专利权质押贷款和应用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
“科研人才缺乏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培育本土科技人才等方式解决。”民盟重庆市委会建议,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选拔体系,探索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农村产业指导员制度相结合,探索选派范围一二三产业相结合;推动供需对接、双向选择,严把选派质量关。同时培育壮大乡土人才队伍,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机推广服务能力,积极培养“绿领”新农民,稳步扩面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市以科技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定下了基调、指明了方向。今后,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此次会议精神,继续为渝东南乡村产业振兴鼓与呼。”民盟重庆市委会调研室主任程建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