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丁时勇:助推民生保障制度更加成熟
“我去年提交的关于切实做好城市困难群众减贫工作的提案,得到了重视和回应,让我再一次深刻感受到了政协委员的价值。”2月17日,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市民族宗教委主任丁时勇回顾自己的履职经历,感慨不已。
作为两届全国政协委员,丁时勇每一次赴京参会,都会从自己工作、专业或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入手,走访论证,精心准备提案建议。2021年全国两会前,丁时勇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城市困难群众在现行社会救助政策“用尽用足”的情况下,仍然不能摆脱生活困境,主要存在“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护理难”“就业难”的“五难”问题。而造成城市困难群众“五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造血”功能较差、“失血”程度较深、“贫血”现象较重。鉴于此,丁时勇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健全完善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切实做好城市困难群众减贫工作的提案》。他建议,健全完善城乡一体化推进精准帮扶政策制度,制定城镇个性化政策、制度、机制,从加大医疗保障、加大教育帮扶、设立专门救助基金等方面帮助城市困难群众。
“建议已被相关部门采纳,并作为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令丁时勇欣慰的是,该提案促进了城乡一体化推进精准帮扶政策制度的完善,对于做好城市困难群众减贫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是政协委员的核心职责和任务。”丁时勇认为,提出高质量的提案,有利于提案办理单位采纳及办理,为相关政策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推动相关工作的改进,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去年,丁时勇还收到一个好消息。他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更好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的提案》被评为全国政协2020年度好提案。提案获奖让丁时勇倍感欣慰,也激励着他继续发出委员好声音。
今年全国两会,丁时勇准备的提案将聚焦乡村振兴、民族工作、实体经济减负等领域。“乡村振兴是实现国家稳定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密切相关,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要统筹谋划,长远思考,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确保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丁时勇介绍。
此外,关于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丁时勇建议推进财税政策和制度的改革,“近几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希望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在财税方面,给予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更大支持。” (秦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