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诗”写在乡村大地上
—— 铜梁区政协开展“我为乡村振兴而读书”活动小记
通讯员 文博
“巴岳巍巍百鸟唱,国学馆内书声朗。老农挥鞭犁春天,委员情真献策忙。上下聚力成万事,惠风和畅兴龙乡。”2月18日,铜梁区安居镇国学馆内,在该区政协开展的“我为乡村振兴而读书”活动上,该区政协委员邱文仕极力推荐自己的案头书《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丛书》,连同他写在书籍扉页上的小“诗”也备受委员关注。这让原本是“荐一本农业农村有关书籍、读一段饱蘸乡土浓情的词句、提一条助力乡村振兴建议”的读书分享“三部曲”再加上了一条——写诗。
“欲知大道,必先明史。这个道理放在乡村振兴上也同样适用。”郭琴委员认为振兴乡村首先要了解乡村历史。她推荐《百年中国乡村建设的思想与实践论集》。从清末到当代,从孙中山到梁漱溟再到晏阳初,郭委员将富有特色的乡村建设思想的演变娓娓道来,也提出将加快撰写自己的“诗”——《关于提高我区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的建议》提交铜梁区政协。
怎样才能带领村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农业界别的陈文委员从《塘约道路》一书中找到了答案。从一个省级二类贫困村到村集体收入达202.45万元的小康村,塘约村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好班子、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支撑产业、一群激活了内生动力的群众队伍。“书中塘约村的灾后重建、七权重确、红九条等处处有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每个人都充满干劲、乐于奉献。”谈及这种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内生动力,陈文很是感动。她认为,当前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内生动力还未完全激发出来,“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诗’写在为美丽乡村添砖加瓦上!”
“要让乡村振兴成为青年人才的诗和远方。”深耕基层25年的郑昕委员将《乡村振兴战略简明读本》中人才振兴的“金点子”一一道来。“要重点引进三类人才,一是下乡返乡创业人员;二是本土人才;三是农业、旅游、文化、企业运营、农村电商等方面的专家、技术人才。”她推荐这本书是希望带动更多青年人才回村写“诗”。
“龙乡大地也有我们写下的‘诗行’!”当从事规划工作的连天云委员拿出推荐书籍《原乡铜梁》,立刻赢得与会委员的共鸣呼声。“一条长约60公里、七八米宽的彩色沥青绿道如同彩带在铜梁西郊示范片田野上飘逸,将一个个村落、一项项农业产业连成了一串珍珠。荷和印象文创街、土陶馆、龙灯彩扎基地、成王果业、牧堂纯草莓基地……”如诗的章句不仅向大家展示了铜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获评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区、中国乡村振兴先锋十大榜样的成功案例,也将铜梁区政协近年来建言助推乡村基础设施、基本产业、基层组织、基层治理发展的画面一一呈现,引得委员们感叹连连,纷纷表示要扎根乡村大地,把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的“诗”写好、写深入。
诗行待续,履职亦未歇。正如该区政协副主席汪德富对委员们的新期待,“我为乡村振兴而读书”活动要聚焦主责主业、久久为功,紧扣“三农”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履职尽责,坚持双向发力,为助力铜梁区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