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重庆市委会呼吁加快解决噪声污染问题
推动重庆打造“宁静城市”
本报讯 (记者 秦杰) 近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印发《重庆市大气和噪声污染防治十条惠企政策(征求意见稿)》,提出帮扶企业争取专项资金,指导企业低排放减交环保税等惠企政策,以鼓励引导企业做“环保领跑者”。噪声污染防治也是农工党重庆市委会一直关注的问题。在今年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期间,农工党重庆市委会提交集体提案呼吁加快推进重庆“宁静城市”建设,防治环境噪声污染,提高市民幸福指数,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农工党市委会在调研中发现,伴随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市噪声污染防治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现行法律体系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亟需修改完善。”农工党党员、重庆交通大学智慧城市学院副教授何勇直言不讳。
何勇介绍,目前,全市尚无符合地方经济社会环境特点的标准与规划,“重庆山水城市立体地形加大了声环境控制的难度,不同方位、不同高程的噪声监测结果截然不同,不同场景下的噪声污染防治标准规范需要建立制定”。
据农工党市委会参政议政处负责人介绍,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期间,针对重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还存在部门协作联动降噪的合力不够、降噪技术和经济手段存在不足等问题,农工党市委会提交了集体提案《关于加快推进重庆“宁静城市”建设的建议》,呼吁加强噪声分类管理,明确各类噪声的管理牵头部门和处罚规则,健全执法联动机制,从产业准入、生产许可、税收等产业政策方面扶持一批噪声治理相关的新技术产业和项目;积极采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监测技术,加大动态噪声地图应用力度,并进一步加大基于声景研究的城市规划设计,有效利用各种减振降噪技术。
提案还建议,要充分发挥公众参与治理的积极作用。广泛宣传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普及噪声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知识;推行全市社会共治,鼓励公众参与创建宁静区域条款以及自治管理规定;建立环境噪声信息通报制度,在街道、社区明显位置设置声环境功能区类别的标识牌,规划制定和建设项目审批前应广泛征求相关居民意见;加强对各类噪声扰民现象的舆论监督,加大噪声违法的曝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