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也是“中国水周”的第一天。2022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水环境治理也是市政协委员和各参加单位一直关注的热点。围绕这一问题,他们提出不少建议。
节水先行 “尾水”跟进
重庆虽有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过境,但人均水资源量为1700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且水资源分布存在时空上的不均。节约用水有利于缓解我市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建议把节水作为化解水资源矛盾的优先举措,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持续提升用水效率与效益。”市社科联建议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控制高耗水项目建设,实施节水全过程监督;加强环境执法的“双随机”抽查和风险分类管理,提高随机抽查的精准性和规范性。
非常规水源利用也是节水的重要方式。市政协委员黎华名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我市各区县利用池塘鱼菜共生、池塘底排污、人工湿地、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生态沟渠、多级沉淀和其他资源化利用方式多措并举开展养殖池塘尾水治理,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任务重压力大、数量多监管难等问题。他建议,加快推进我市水产科技创新,促进水产养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鼓励和支持涉渔科研院所和高校对现有养殖尾水综合治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形成技术规范和标准,更好地应用到养殖生产。
“此外还要加强日常监管,大力宣传政策法规。”黎华名认为,应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要求,强化渔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环保意识,切实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建立健全定期监测、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的监管机制,确保养殖尾水治理任务到点、责任到人、措施落地、效果凸显。
联防联治 “智慧”加成
川渝两地地域相接,河流交错,如何推进川渝地区跨界水体污染联防联治?“建立跨区域环境污染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并制定相关法律规范查处此类污染纠纷的程序、赔偿措施,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污。”农工党重庆市委会建议,建立两地水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和联合执法机构;构建跨区县的智慧流域监管系统,不断强化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预报,加快推动监测协作、数据共享,为流域治理、产业规划、环境执法等工作提供科学全面的数据支撑。此外,农工党重庆市委会呼吁,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逐步健全权责清晰、监管到位、管理规范的长效机制,对已通过审批的入河排污口加强监督管理,完成规范化建设。对此,市社科联也建议,强化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的稳定性,尤其探索川渝两地一体化标准、信息共建共享、横向生态补偿等机制,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
为了更好地推动流域水环境高效治理,民革重庆市委会也建议,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完善我市流域生态现状调查分析和编制污染源排放清单,进一步运用“大数据+智能化”途径,加快我市智慧流域信息系统建设,构建流域监管数据管理长效机制。
整治管网 保护两江
长江、嘉陵江过境我市中心城区,两江水质关系这一区域百姓用水安全。市政协委员甘伟宏通过调研发现,我市部分区县存在排水管网雨污分流不彻底、雨季溢流、雨季带压运行等污染两江风险。他建议,结合山城城市特点,以“集散并举、源头控制、中途拦截、末端处理”为思路,通过源头雨污分流改造、设置调蓄设施、增大截流倍数等措施,控制溢流污染。
结合流域岸上管理网格化的思路,甘伟宏还建议将流域内非水面区域划分成网格,对单个网格管理单元进行独立监测、管理、分析和控制,对汇水区网格化单元进行独立管理,从根源上对流域内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进行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