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2年03月2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关注 芙蓉村的“前世今生”

版面翻页
关注
04
芙蓉村的“前世今生”
□ 本报记者 秦杰 文/图

“你看,这个门是斜的!”“临池倒影,有没有几分江南水乡的味道?”“无人机升高一点,才能拍全四合院的马头墙。”近日,巴南区天星寺镇芙蓉村,一处由清代廖氏家族民居改建的精品民宿——别花山房门前,不少游客驻足拍照,他们被眼前的古建筑吸引,不时啧啧称奇。

2019年,芙蓉村被评选为我市第一批市级历史文化名村,吸引无数游客慕名而来。

芙蓉村人文历史厚重,有明末清初重庆“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天心古寺;有贵州到重庆的千年商贸驿道——夕阳古道;有保存完好、明清风格浓郁的古建筑群——廖家大院,以及为保障商贾和财货安全而修建的古城门等历史遗迹。

走进芙蓉村,可以看到至今还存留有重庆至贵州马帮来往的通道遗迹——城垛和古道。用石板砌成的夕阳古道,宽处有2米多,窄处仅0.7米,蜿蜒串起沿途的廖氏民居。

昔日,说不尽廖氏家族的光辉岁月

“说起芙蓉村,少不了廖氏家族这浓墨重彩的一笔,芙蓉村的名字就来源于一处廖氏民居。”巴南区天星寺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杨大芳介绍,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廖氏先祖随湖广填四川大潮至太和场。一家四口在当地定居后,开枝散叶、逐步壮大,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到清朝中晚期时,已经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而廖氏家族所在的太和场,地处川黔古道必经之处,商贸发达,逐渐形成沿古道分布的村庄聚落群。因村域南部有一处廖氏民居名芙蓉庄,该村得名芙蓉村。

记者走访了廖氏民居桂香村等多处院落,发现较大规模的都是二进四合院,零散分布有十余处,其中规模较大的别花山房占地近4000平方米,可见廖氏家族曾经的辉煌。

稍留意,便可发现廖氏民居有一个奇特之处:所有院落的大门都有两个框门,其中外框门是斜的,内框门才是正的。

中国古建筑向来讲究朝向和布局,廖氏民居大门外框为何斜着修?廖氏家族第十四代后人廖立志介绍,廖家各处宅院大门都是“斜门”,其中祖辈有一个流传下来的说法:雍正年间最早随父母亲迁至太和场定居的廖氏兄弟发誓要重振家业,受天心寺一位和尚启发,将门楣改建成“斜门正道”,即外门斜着修,体现廖姓的字形。内门正着修,教育子孙后代要为人正直,走正道。

“‘斜门正道’里走出来正人君子。”廖立志说,廖氏家族在280年里繁衍了十五代人,出任大小官员30多人,其中五品以上的超过一半,成了本地的名门望族。

曾经的廖氏家族何以如此辉煌?走进曾作为廖家私塾的民居“坝子”便可略知一二。廖立志说,本族极度重视教育。仔细查看廖氏族规可以发现,廖氏家族的教育理念颇为先进:“读书当明理,勿专以科名为要……首事不时考核酌于奖赏。”

杨大芳说,廖氏家族不仅重视教育,还主动为民做善事,为后代做出榜样。

“很多人不知道南岸区海棠溪名称的由来,其实海棠溪和几十公里外的廖氏家族有非常深的渊源: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当时廖家后人廖尧勋为正五品文职散官,是‘诰授奉政大夫’。当年廖尧勋和儿子廖春瀛、廖春溶共同捐资创设渝黔古道起点的过江义渡,其渡口便是如今的海棠溪附近。为表彰其善举,渡口遂取廖春瀛(字海山)、廖春溶(字棠溪)两人表字命名‘海棠溪义渡’,这就是如今海棠溪的由来。”杨大芳说,至今廖氏族谱还可以找到相关记载,初始规模为“定制木船36艘”,海棠溪义渡由当时巴县东南两里正绅管理。

如今,讲不完小山村的落落大方

时代变迁,世事沉浮,兴盛了200多年的廖氏家族逐渐衰落,此后,古宅日益斑驳。

如今,随着芙蓉村的环境整治和改造提升、文物古迹的修缮和保护,廖氏祠堂的老屋开始焕发出新的光彩。

路过民居“坝子”时,翻修工人正在翻拣屋顶上的瓦片。杨大芳介绍,这里曾作为私塾,又是民居,具有历史、文化、社会价值,加大保护和利用,不仅可以提升村落“颜值”,还可以增加文化内涵。她说,传统民居是我们祖辈的生存智慧、建造技艺、社会伦理、审美意识、文化成果丰富而集中的载体,应该珍惜。

发生较大变化的还有73岁的村民王朝华家。走进白墙黛瓦的二层小楼,里里外外整洁有序。王朝华高兴地说,以前这房子是泥巴土墙,2020年巴南区天星寺镇人民政府利用区财政资金,对房子进行了提升改造,房子变漂亮了,前段时间还被评为“最美庭院”。

来到观音岩古城门,杨大芳介绍,“清代天星寺至重庆的古道就从该城门过,是天井坪防护的最外层城门”。记者看见弧形拱顶的城门依山而建,东临民居,西为陡坡,临坡眺望,心旷神怡。穿过城门,沿着古道,便可行至天心寺。

“深山古刹无人知,千年银杏扬其名,晨钟暮鼓经声朗,遥望睡佛意中行。”正在天心寺参观的游客邓先生称赞,天心寺是芙蓉村最值得来的地方。“这座隐藏在深山里400年的古刹,被一棵1200年的银杏带火。”邓先生说,来了后发现寺内百年香樟、古井、天心湖以及山门前的马帮古道都很美,能让人心静下来。

“青山隐隐,水流淙淙,处处闪耀着让人心领神会的灵动。”另一边,漫步夕阳古道的游客杨女士对芙蓉村也不吝赞美。她说,这里山水美、建筑美、人文美,走在村里,就像在世外桃源一样,从内到外都能感受到祥和宁静,特别是别花山房,值得再来小住。

游客流连忘返,让在芙蓉村经营民宿的重庆田舍翁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勇很欣慰。他说,2017年来考察时,这里还是一片残垣断壁,但是,大宅院别具一格的建筑符号和当地文化,让他着迷。经过600多天的努力,近4000平方米的老宅终于修缮一新,为芙蓉村更添了几分风韵。

“一切都值得。”看见游客用无人机俯拍的照片,张勇说,如今的小山村似出水芙蓉般,落落大方。

未来,在传承创新中开启无限可能

说起未来,张勇说,想把芙蓉村打造成一个文化民宿村落。

“组织了写福字、打糍粑等丰富的年俗活动,房间都订满了。”回忆起春节期间的经营状况,张勇喜不自禁。他说,来别花山房的游客大多是家庭出游,来这里体验住四合大院的感觉。

在张勇看来,别花山房既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人们心灵深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寄托,居于城市的人们需要这样一个休憩之地。“它创造了阖家团聚的礼仪空间,这点很重要。”张勇举例说,传统的民居,无论是北方四合院,南方厅堂式住宅,还是云南贵州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以及陕北窑洞、地坑院等,都反映了阖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说起未来,杨大芳说,想让美丽的芙蓉村被更多人看见。为丰富宣传载体,扩大网络传播效果,下一阶段芙蓉村计划打造微信公众号等小而精的新媒体矩阵,着力讲好芙蓉村的振兴故事,并借助各级新闻门户网站资源,围绕乡村振兴、历史人文、自然风光等展开宣传,向外界推介芙蓉村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产品。

说起未来,廖立志说,争做“不忘初心”追梦人,让廖家精神助力芙蓉村发展。

“好生撑着硬骨头,不失本来真面目。”清朝艺术家龚晴皋归隐巴县担任私塾老师时,为廖家所题家训,提醒着廖立志,不忘来路,心系家乡。

“想着祖祖辈辈在这里耕耘过,也想用自己所学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作为廖家后人,廖立志在外工作五年后毅然选择返乡,服务家乡发展,他说,祖辈的奋进精神始终激励着他。

“这一片梨树刚做完修枝剪形,今年挂果。”廖立志介绍起散落分布的芙蓉村果园,如数家珍。

谈及芙蓉村今年的工作计划,廖立志说,多种作物今年将产出,计划年内成立运营公司,建立专业的销售团队,充分利用好电商平台,提高产品销售量。创建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效应。积极争取开启特色临崖公路建设,为特色临崖景区打好基础,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

临池倒影如梦似幻

廖氏民居重要建筑——桂香村入门处

廖氏民居重要建筑——桂香村

别花山房正门

别花山房院内天井

别花山房畅叙园

王朝华的新家

清代风水塔——石河塔

观音岩古城门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