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2年04月2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关注 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版面翻页
关注
02
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市政协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侧记

□ 本报记者 邓永宏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的优秀代表,因其长期深耕细分领域,专业化程度高、创新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对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难题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我市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出台了“专精特新”企业三年行动计划。

如今,“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又面临哪些新问题和新矛盾,未来该如何更好地发展?4月21日,市政协主席会议为此开展专题协商。协商前,市政协副主席谭家玲率市政协经济委及部分委员,现场走访了我市5个区的13家企业,察实情听意见;与江北、巴南、璧山等区政协,民革、农工党、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及市经济综合研究院开展协同调研;前往湖南的3个市4个产业园15家企业考察取经。本次协商为委员建言搭台,请委员登台献计,邀请部门回应,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场全方位、多角度的建言献策。

优化企业生态环境

“营造优良的中小企业发展生态是催生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关键。”市政协委员、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提出,完善优化服务中小企业生态环境,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全面开展“店小二式”服务,扮演好“引路人”“推车手”“服务员”角色;还要开设“线上政策超市”,推行惠企政策“一键直达”手机端,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应享尽享;更要完善“一企一策一人”服务专员机制,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电、用工、配套等困难。

易小光分析了我市“专精特新”企业的特点——主导产品市场竞争力强、专业化程度较高、研发体系较完善、补链强链效果好、管理水平较高,也分析了我市“专精特新”企业面临的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

如何持续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精准政策服务?璧山区政协副主席徐建民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强化各部门协调配合,全面收集梳理各级各类惠企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做到“为政策找企业”。“精准滴灌”最大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专利申请效率、改进完善专利资助奖励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不断扩大“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次办成”等改革成果,深度整合和精简压缩,持续打造运行高效、上下联动、服务一体的政务服务体系,按照合法合规事项“马上办”、积极推行“网上办”、现场事项“就近办”、复杂事项“一次办”,最好让企业“一次也不跑”,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营商环境。

而在市政协常委、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山眼里,营造良好的企业生态环境还包括加强政企互动,落实创新主体精准服务行动,在企业发展重要环节加大支持力度;健全保护科技创新法治环境,推动科技创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完善激励创新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

 

梯度培育优质企业

如何让优质企业越来越多?易小光认为,一要实施靶向培育,促进企业“微升小”“小升规”“规成专”“专上市”;二要瞄准我市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强的“链主”企业,落地一批强链补链稳链项目;三要重点围绕全市33条重点产业链,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工程,打造“链主”与“专精特新”企业强链补链共同体,推动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对接合作、配套协作。

巴南区政协副主席白勇对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有着深入思考:

——提振企业内生动力,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迈入“专精特新”培育库。对标“专精特新”32项申报指标,着力厚植成长土壤,激活企业主动性,做大入围基数,市、区(县)可加大入库企业培育辅导费用支持力度,压缩不必要环节、降低达标申报成本。

——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梯度进阶,围绕解决“卡脖子”难题、培育“先锋军”任务,想企业所想,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技改扩能、研发创新。

——让更多中小企业进入“专精特新”名单,以数智化思维赋能,改进申评方法,精准发掘培育对象,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标准化指标体系,形成企业数据采集标准,让所有申报指标可量化、可对比、可预见。简化线下申报流程,降低企业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对当年未达到获评标准的企业,向主管部门提出针对性培育计划,形成“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在培育进程中有的放矢。

 

让科技为企业创新赋能

如何夯实科技支撑,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易小光给出的答案是: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竞争赛马等科技攻关,优先支持“小巨人”企业牵头申报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破零倍增”。

易小光建议,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基地,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制定相关政策,确保“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可享受政府采购和推广,促进创新产品市场化和产业化。

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数字化赋能行动方面,培育推广一批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等,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制造业+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应用。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全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库,鼓励企业加强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环节专利申请,支持企业积极申请国外发明专利,按企业高价值专利年度实际投入给予一定支持。

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打造质量更优、数量更多的行业标杆企业,是摆在各行业、各区县面前的重要课题。市政协委员、江北区政协副主席马懿认为,应完善专利转化专门支持政策,对有市场潜力的专利成果通过资金后补、融资安排等方式,推动其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产品、主导产品;建立专门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信息平台;由政府出面举办新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展销会,通过实地信息发布、信息对接、产品展示、成果销售,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

 

畅通企业融资渠道

金融支持是科技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动力。市政协委员、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苓玲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提升基金定向引导力,厘清政府与市场管理边界,细化引导基金容错机制,增加财政经费投入。二是提升银行精准服务力,推进授信审批观念从“看过去、看资产、看股东”旧思路,转变为“看未来、看技术、看团队”新理念;探索“企业、专家、银行”多方联动机制;注重服务时效,简化融资环节,提高融资审批效率。三是提升直接融资驱动力,加快构建特色化服务发展链条,探索“表内+表外”“商行+投行”“债权+股权”“融资+融智”的综合化、全方位服务模式;探索国有企业注资持股,以大项目、大工程为依托,实现资金链和产业链互利共赢的金融扶持;推进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发行管理工作,引导企业灵活进行市场融资。

“通过加大上市帮扶力度来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市政协委员、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洪铭在书面发言中提出,出台专项政策“大力推”,变企业“不愿上”为“我要上”,对上市有顾虑、意愿不足的企业从政策上“暖到心”,由事后“锦上添花”变事前“雪中送炭”,调动企业上市积极性;提升企业实力“精准扶”,变企业“不能上”为“乘势而上”,扶持我市“专精特新”企业从“小而多”向“精而强”成长,持续做大上市企业“蓄水池”,提升企业上市的“无限可能”;加强上市辅导“尽心帮”,变企业“不会上”为“带头上”,市级部门联合行动形成工作合力,挂图作战,在产业扶持政策、各类资金补助、项目申报认定等方面给予“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联动支持。

在针对“专精特新”的金融支持中,投资基金一直是推动中国初创科技型企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市政协委员、重庆科兴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兼常务副总吴祺在书面发言中建议,按照“母基金+直投基金”模式,扩大基金服务覆盖面;让子基金成为以国资为基石,市场化及产业化资本为核心的市场化运行基金,不但能最大化发挥国资杠杆作用,还可以更好带动基金自我管理,减少行政干预,加快投资决策流程。

 

人才要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

人才如何才能引得进、留得住?马懿提出采取“高校+企业”方式,加快紧缺人才培养;有针对性地组织中小企业到相关高校举办专门招聘会,加强专业人才供需对接;既要着眼于高端专业人才引进支持,也要着眼于企业的管理人才、技术专才的引进支持。

“专精特新”企业“招不来人、留不住人”的情况比较普遍,行业领军人才、前沿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高端人才依旧匮乏。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徐建明建议探索将用人制度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国有企事业单位岗位招才、引才和留才的“蓄水池”作用,尝试采取人才编制挂靠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带事业编制身份进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的方式;积极实施股权期权激励、项目制奖励、岗位分红等市场化激励机制,健全完善薪酬福利政策;探索建立成渝高层次人才评价互动互认机制,打破户籍、地域、所有制、人事关系、学历等限制,依据其实际水平和业绩贡献,破格申报科技项目、人才计划、职称评审,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人才采用特殊评价机制和政策。

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负责人,王金山建议,要把科技人才队伍作为创新第一资源,完善和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和激励方式,建立基础研究人才长期稳定支持机制,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

 

市政协主席会议协商现场 王加喜 摄

 

重庆宇隆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该公司主要生产各类控制板、电源板、功能胶带、光学膜。 邓永宏 摄

 

部门回应

蓝庆华(市经济信息委主任)

对于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下一步要从“种子”到“育苗”再到“上市”,进行全成长周期的生态打造,让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在重庆的土地上成长起来、强壮起来,更具竞争力。

牟小云(市科技局副局长)

下一步要进一步夯实企业孵化环节,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培育,为“专精特新”企业输送苗子。具体的做法就是从人才、技术、资本三个维度进行突破,如为民营企业推送科技特派员等。

黎 勇(市人力社保局局长)

将加大人才引进,抓好塔尖塔基人才落地,高水平办好英才大会。明确引进图谱,靶向引进人才,让政策找人才,而不是让人才找政策。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打破唯学历、唯奖项等条件限制,重点关注新技术新成果。进一步提升培养人才的质效,如建立新型学徒制,指导学校定向培养,针对实际情况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等。

雷 驰(市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

将以问题为导向,重点突破,加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力度,加快助推技术成果转换与应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加大产业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持续营造浓郁股权投资氛围,依托重庆OTC加快培育优秀企业。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