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触手可及
——九龙坡区政协助力智慧图书馆建设小记
通讯员 冯兀
“手机上点一点,就能自助借书还书,真的很方便!”“我住在万象城附近,每次逛街累了,就习惯到万象书屋坐一坐,看一看书。”家住华润二十四城的刘女士笑着对政协委员说。
近日,九龙坡区政协主席宋泓带领区政协委员调研该区新型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第一站就来到位于谢家湾街道的万象书屋,现场体验智慧图书馆带来的便捷。
万象书屋是全市首个建设在购物中心的智慧书屋,书屋装修现代、环保,面积约110平方米,拥有各类图书3500册,可同时容纳50多人选书购书,市民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在安静闲适的环境中畅游书海。
“智慧图书馆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智能化控制等‘黑科技’,可以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助借还书、续借、预约等操作。”该区文化旅游委负责人介绍,去年底,九龙坡区还顺利实施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成渝两地读者凭本人社保卡,就可到智慧图书馆享受阅览、通借通还等服务,真正实现阅读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今年,这项服务将覆盖全区图书馆。
在为智慧图书馆点赞的同时,委员们结合自己的观察为万象书屋提出建议:“目前科技类、经济类、文学类的书籍较多,是否可以再优化一下图书结构,增加医疗保健、亲子阅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书籍。”“能不能再设一个‘漂书角’,让大家可以把家中闲置的书籍拿来这里共享?”
随后,委员们又来到华岩新城退溪书屋。在跳磴河畔便民步道旁,一座透明玻璃建筑在暖阳下闪闪发光。退溪书屋面积约240平方米,藏书8000余册。除了图书借阅,还有电影放映等功能。在书屋进口处,委员们看到,智能借还书机、智能办证机等自助服务设施配备齐全,可为读者提供快捷便利的阅读体验。
大家一边看一边交流。针对智慧图书馆下一步的布局问题,袁锐委员认为方便群众是关键。为此,他建议按照就近服务原则,充分考虑人口密度、服务半径、市民需求等因素以确定图书馆布点。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资金筹集方面,张化萌委员认为,应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设管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力发展的多元化新格局。
近年来,九龙坡区政协持续关注该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多次以协商报告、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提出了在人流密集区建设城市书房、设置24小时智慧书屋、加快建设公共博物馆、川渝文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意见建议,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
自2021年九龙坡区推出首个24小时智慧图书馆以来,已陆续在人口密集的社区、商圈、景区设置了10个智慧图书馆,图书借阅量超过14万册次,接待读者超过25万余人次。智慧图书馆既为全民阅读提供了“自助式”的书香场所,也为知识传播打造了“不打烊”的流动阵地,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宋泓表示,智慧图书馆是九龙坡区倾力构建“10分钟阅读圈”、打通图书馆与市民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值得充分总结和推广。他强调,下一步,委员们要持续关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各种履职方式,助力“全民阅读”,助推九龙坡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