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主席会议重点协商侧记
5月19日,市政协主席会议重点协商“进一步加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与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协商前,根据《市政协2022年重点协商、通报、视察调研计划》安排,市政协副主席徐代银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及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高法院、市司法局、市委网信办、市通信管理局、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等7家单位相关人士,围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开展深入调研。调研组走访基层单位,收集上海、广东、浙江、福建、云南等省市材料,组织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及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
发案多 上升快 涉及面广
市政协社法委主任戴仕俸在作综述发言时指出,市委、市政府及公检法司等职能部门把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作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坚决遏制此类犯罪高发态势,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组织发动全社会力量、各级党政部门,同步推进宣传防范、侦查打击、源头治理、技术反制等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手法不断翻新,隐蔽性、迷惑性不断增强,群众防不胜防,已成为发案多、上升快、涉及面广、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影响社会安全的突出问题。为此,戴仕俸提出,应进一步加大追赃挽损力度,发挥打击震慑作用,加强源头治理,增强宣防效果,强化法律支撑。
截断信息流和资金流
任何一宗电信网络诈骗,都离不开信息流和资金流两个要素。
市政协常委、重庆邮电大学软件工程学院院长钱鹰指出,由于诈骗行为多是通过境外网络改号电话群拨回大陆实施“诈骗脚本”,为此他建议立法授权电信运营商对境外拨入且改号的号码从源头拦截;同时,为金融机构提供账户资金流动实时监控和异常报警,并根据账户持有人长期信用评估等因素,评估资金支付清算时间。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反映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治安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参会专家、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副教授谢玲提出,应控制犯罪前环节——由“零碎”办案转为体系打击“黑灰”产业;控制犯罪中环节——扩大预警源,适当上调预警量;控制犯罪后环节——打击虚拟货币洗钱,加强交易对端涉诈账户精准识别。
保护各方正当权利
如何更好维护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权益?市政协委员、巴南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刘秀荣提出,优先为受害人中老弱病残等困境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再根据国家财力、地方财力逐步落实法律援助全覆盖;探索允许被害人集体推荐代表参与刑事诉讼,享有上诉权;统一被告人退赔的责任范围,加大法院责令退赔的执行力度。
帮助信息网络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市政协社法委副主任、上海中联(重庆)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郑天提出,对“帮信罪”的打击,应当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少捕慎诉的刑事政策,把打击的重点和对象聚焦在以此为职业的“卡农”“卡商”上来,深挖犯罪链条,对组织者、指挥者坚决从重处罚;但对于那些贪图小利的初犯、偶犯人员,以及一些特殊群体,如未成年人、在校大学生、老年人、残疾人应当尽可能从宽处理。
“应加大企业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宣教,提升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企业意识。”市政协委员、民革垫江县工委主任徐鹏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网上涉诈有害信息,消除泄露个人信息的漏洞,不断净化电信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