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城口县政协委员袁朝江
通讯员 李俊
在大巴山环绕的城口县,崇山峻岭间点缀着一片片中药材种植基地,它们就像荒漠中的绿洲,撑起一户又一户农民的希望。而这一切的美好,都离不开背后那位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他就是城口县政协委员袁朝江。
返乡创业 崇山峻岭种药材
2013年,城口县脱贫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袁朝江放弃了大城市待遇优厚的工作岗位,在政府的号召下,抱着满腔热血,毅然投入到家乡产业振兴的事业中,开始白手起家种植中药材。
2015年,袁朝江创建了重庆市城口县华垦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在高燕镇、明中乡建立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基地占地300亩,年土地流转租金12万元,稳定务工45人,年发放工资50万元,年产100吨中药材。
2016年,他带领团队投身技术研发一线,实现了生产技术的迭代升级,大大提高了产能。同时,他心怀大局,积极与兄弟企业分享先进经验,在城口中药材产业领域掀起了技术迭代升级潮流。同年,他当选为城口县中药材协会成员,并被推荐为县政协委员。
2019年,在北屏乡、高燕镇、明中乡、左岚乡等多个乡镇,袁朝江的药材生产基地接连建成,各类中药材年产量更是达到200余吨,销售年收入800多万元,为城口县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迎难而上 种植养殖一手抓
华垦公司中药材种植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区域位于高燕镇西沟村的燕冒坪。此地山高路陡,中药材种植已经初具规模。然而,随着种植年数增加,土地肥力逐渐下降,对产量的负面影响日趋明显,增强土地肥力刻不容缓。
因为最适宜中药材生长的是有机肥,而常规的植物焚烧堆肥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施肥问题一直难以解决。面对日渐贫瘠的土地,袁朝江不断思索解决办法。他想到了动物粪便。但燕冒坪海拔较高,不临河、周边无人饮水源,哪里去找动物粪便呢?
“没有粪便自己造,种植养殖一起搞。”袁朝江决定在燕冒坪建一个黄牛养殖场。同时,他成立秸秆加工厂,将所有药材苗、秸秆、玉米杆回收利用,混合后加工成牛饲料。他还大面积收购村民的农作物秸秆,在解决人员就业的同时也增加了周围村民的收入。春耕期间,农作物秸秆收购带动全村农户总增收10000元以上,覆盖周边村社区预期增收10000元。
坚守初心 带领村民齐致富
创业以来,袁朝江不忘初心,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把脱贫攻坚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积极探索试验新技术、新品种,带领乡亲增收致富。仅高燕镇,他就带动100余户农户自发种植药材200余亩。同时,他不断加大产业规模、扩大基地建设,积极加强与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采用“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鼓励百姓出资入股或土地参股,按照比例进行分红,实现真正的利益联结。
在袁朝江的不断努力下,大量农户实现了稳定就业、脱贫增收。时至今日,袁朝江和他的企业已成为城口县产业、就业、创业“三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我虽然是一个商人,但我没忘了身为政协委员的职责。”袁朝江说,他将在城口中药材产业的振兴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不断带领农户脱贫致富,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