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即为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菖蒲节、浴兰节等。作为与春节、清明、中秋并列的中国古代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以“端午”为题材的古诗词有很多,自然也离不开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古诗词里过端午节,以此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失为一件乐事。
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一诗,直抒胸臆,为屈原抱不平,读之不禁令人感慨万端、唏嘘不已:“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宋代诗人张耒在《和端午》一诗里,对屈原蒙冤受难、毅然投江赴死有更深刻的感受和不平,“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明代诗人边贡在《午日观竞渡》诗中,对民间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习惯,进行了“临摹”般地“描绘”:“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让人在字里行间,就能对龙舟竞渡的现场规模、气势氛围有身临其境之感,令人拍手称绝。“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宋代诗人梅尧臣在《五月五日》诗中对屈原进行了追思与缅怀,诗人由“近”及“远”,浮想联翩,既有激愤,又有叹惋。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南宋诗人文天祥在《端午感兴》一诗里对端午节又有另一种感受。文天祥与屈原的经历有所相似,秉赋过人,受命于乱世,倚重于上下。生不逢时和怀才不遇给了其重重一击,哪怕是到了他临危受命之际,风雨飘摇中的南宋朝廷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纵使有文天祥这样的有才之士,也独木难支,南宋朝廷这座大厦不可避免地岌岌可危、颓势将倾,直至难逃轰然倒塌的覆灭命运。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唐代诗人殷尧藩在《七律·端午》里感叹人生易老,韶华易逝。诗人特意选取端午节,在隆重的节日气氛中,年轻人挂艾草、悬蒲剑、饮蒲酒、划龙舟……似乎不知忧愁为何物;但作者年事已高,老眼昏花,不能像年轻人一般参与节庆各种活动事宜,故而感到一丝惆怅,借此告诫年轻人珍惜光阴,发奋学习,力争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