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教科卫体委集体提案助力——
端午小长假,万盛经开区奥陶纪景区内的悬崖秋千、高空速滑等项目惊险刺激,吸引众多游客体验;在渝北区,集趣味性与挑战性于一体的际华园极限中心已成为许多运动爱好者的“心头好”;在铜梁区,近10公里的玄天湖步道,提升景区颜值的同时也成为了市民休闲出行的新去处……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路径,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而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好推动体育旅游产业联动发展,促进资源融合、优势互补、持续发展?这成为部分市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在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市政协教科卫体委收集委员意见建议,提交集体提案《关于推动成渝地区体旅融合协同发展的建议》。
在前期调研中,委员们发现,近年来,川渝两地把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城市升级、合作共赢的重要抓手,两地携手发展的态势日趋向好,但仍存在两地体育旅游政策与相关部门协同不到位、优质产品供给和专项资金投入不足、体育旅游协同发展基础性工作存在短板等问题。委员们建议,将川渝两地体育旅游协同发展工作纳入两地省(市)级体育和旅游工作领导机制,建立体育旅游统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川渝双方体育部门共同编制共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的规划与配套实施细则,明确川渝体育旅游协同发展路径与重点。同时,建议由川渝两地体育局牵头,联合文旅部门,共同评选省(市)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共同招引与打造体育旅游重点项目。
收到提案后,市体育局高度重视,联合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旅游委共同研究办理。市体育局表示,近年来,川渝两地携手在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中探索更大合作空间,并开展了一系列有较大影响的合作:2020年4月,川渝两地体育部门共同签署了《推动成渝地区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框架协议》,拉开了川渝地区体育融合发展的序幕。2021年2月,重庆市体育局与四川省体育局、成都体育学院共同签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协作协议》;3月,“跑遍川渝”川渝线上马拉松启动;4月,川渝路跑赛事联盟成立;5月,2021首届“巴山蜀水运动川渝”体育旅游休闲消费季在荣昌区拉开帷幕;10月,成渝体育产业联盟成立,并发布了川渝体育旅游精品路线、精品赛事、综合体;12月,四川省体育局、重庆市体育局联合发布川渝冰雪运动地图……
体旅融合发展政策接续出台,体旅融合品牌初具雏形,体旅融合发展氛围逐渐升温,川渝两地有关部门的一系列“大动作”,有力助推了区域经济发展。市体育局表示,下一步将协同四川省有关部门建立体育和旅游工作磋商机制,协调体育旅游跨区域、跨部门合作事项,创新工作方式,推动体育旅游产业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借鉴先进省市创建经验,加快我市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谋划《川渝共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及其总体规划编制,适时出台《市级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鼓励区县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旅游,打造体育旅游品牌。
同时,在推进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方面,重庆市体育局与四川省体育局将探索开展省(市)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培育,打造一批体育旅游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完备、体育产品和服务多样的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依托川渝户外运动自然资源优势,加强山地、水上、冰雪、航空、汽摩、马拉松、自行车等项目发展,积极打造体育旅游体系“五个一批”工程,即培育一批市级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打造一批市级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新建或改建一批市级体育旅游综合体,建设一批户外运动营地,形成一批市级和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在现有体育和旅游行业相关统计调查的基础上,两地还将加强体育部门、文化旅游部门与统计部门在体育旅游产业概念、统计范围理论研究和基础调研等方面的工作。
“收到来自市体育局的回复后,参与提案前期调研的委员都表示非常满意,对未来成渝两地体旅融合协同发展充满信心。”市政协教科卫体委主任吴亚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围绕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组织委员就我市打造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情况开展考察视察,继续携手四川省政协医卫体委开展相关调研,进一步助力川渝两地体旅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