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政策体系,压实责任,守牢耕地红线,提升耕地质量。加快明确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类别边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按照建设用地管理的范围。加强用地服务保障,落实“定线、定位、定责”的“长牙齿”硬措施。强化耕地恢复,动员扶持激励农业项目业主、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个人恢复耕地,统筹利用农村撂荒地、未利用地、矿山生态修复以及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土地。扎实推进“千年良田”建设,加大宜机化整治力度。深化改革解决撂荒地等问题,改革农业补贴政策,通过“三变”改革调整经营方式,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加强平台和体系建设,立足重庆、突出特色,积极服务国家种业振兴行动。做好种业振兴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等各类平台建设,加大种业研发投入力度,完善全链条种业创新体系,建立“育繁推”一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激发种业从业人员创新活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种质资源保护能力,细化相应保护措施。以“基础粮油+特色果蔬”为重点,培育做大区域性育种基地,提升种业竞争力。培育与引进种业龙头企业,深入开展“种业扶优”计划,培育一批市级种业骨干企业,规范种业市场。
完善创新体系,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强劲动力。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搭建农业“政产学研用”相聚合的平台。坚持以产业化为目的,优化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设置。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支持领军企业牵头,参加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扎实开展与中国农科院等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组建种植、加工、土壤、农机等科技创新联盟。充分依托各类创新平台,主攻种业振兴、耕地保育、农机研发、加工增值、绿色高效种养、减碳增汇等10大技术创新。培育和引进领军型人才,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科研团队。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实施万名技术推广人员素质提升计划。
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山地特色农机装备创新研发,增设农机化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全国中小型农机装备制造基地,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攻克制约山地农机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发展的技术难题。大力推广运用先进适用新机具新技术,加快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推进实施“智汇农机手金蓝领成长计划”,培育壮大一批农机化服务综合体,加快实现农业乡镇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全覆盖。
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打通供应链,做强产业链。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产地初加工,引导龙头企业向精深加工发展,选择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粮油和特色产业,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宜机化、优质化原料基地。科学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以智慧农业为导向的设施农业发展,加大市场开拓和品牌推介力度。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落实农业产业“链长制”,加大全市冷链设施建设力度,打造基于大数据支撑的现代流通体系,全力抓好供应链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