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时代 政协故事荟
今年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名 单中,有一位来自武隆区政协社情民意信 息中心的普通工作人员,他叫何军。
过去 5年,何军成功带领武隆区沧沟 乡青杠村摘掉“市级贫困村”“后进村”两 顶帽子,将曾经无人问津、村里人纷纷“逃 离”的深山穷村,变为如今古色古香、干净 整洁的村子,谱写出新时代劳动者致力乡 村振兴的华丽篇章。
初见青杠:入户走访遭遇“闭门羹”
青杠村位于武隆沧沟乡南部,东临彭 水,南靠乌江,全村 375 户 1241人,一度因 山隔水阻、道路不通,经济发展滞后,戴着 “市级贫困村”和“后进村”两顶帽子。
为解决青杠村季节性缺水问题,何 军与同事们走遍了全村。(受访者供图)
基础条件差,交通不便、季节性缺水、 大片土地撂荒 、全村硬化公路不到 300 米 ……2017 年 12 月 22 日,沿着山路颠簸 了 2个多小时后,何军作为驻村第一书记 来到青杠村报到,偏远、清冷是何军对这 里的第一印象。
农村工作不好干,青杠村的工作更是 难上加难 。刚到青杠村,入户走访工作就 让何军吃了“闭门羹”。青杠村村民对何 军这个第一书记并不“感冒”,认为他挑不 起青杠村的“担子”,干不成青杠村的事。
这却更让何军下定决心:“一定要用 实际行动证明,我没白来。”
奋斗青杠:哪里有矛盾,就守在哪里
转机很快到来。
2018年初,武隆区委、区政府启动了 《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开 工建设的龙溪乌江大桥使青杠村到武隆城 区的距离缩短为 33公里,一代代青杠人期 盼的“连心桥”和“致富路”即将建成。
何军暗下决心,要抓住这次转机,争 取让青杠村的规划与路和桥同步实施。
通过邀请区政协委员调研论证,青杠 村确定了“重走千年古道、寻找最美乡愁” 的旅游发展思路——深度挖掘古渡口、古 盐道、古驿站、古村落“四古”文化,打造 “古渡驿站”文旅融合乡村旅游示范点,辐 射带动全村稳定脱贫。
打造乡村旅游、整治全村人居环境, 需要拆除 2座寺庙,搬迁处理 13 座坟墓, 拆除 20余家畜圈 。做好村民解释劝说工 作尤为重要 。何军和同事们常常白天上 班、晚上召开院坝会,甚至反复奔走于彭 水、涪陵、南川等地,去外出农户家里做工 作 。修公路、建水池、移高压线、天然气管 道过境占地等,越发展,问题越多 、越复 杂,但只要哪里有矛盾,他们就守在哪里。
“那段时间,无论谁和我在一起,我张 口就是青杠,他们都开玩笑说我中毒了。” 回忆起那段日子,何军笑着说道。
在何军与同事们的努力下,2019年 8 月 8 日 ,“全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建设现场会”在青杠村召开,以“驿道、驿 园 、驿站 、驿市”为主要元素的乡村旅游 点——“古渡驿站”开站迎客。
再见青杠:我不只是来过
短短几年,青杠村的改变清晰可见。
青杠村季节性缺水,旱季时人、畜和 产业争水矛盾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何军和同事们走遍了全村,问遍了村里的 长者,寻遍了对岸的铜鼓山、罗阴山,还提 出过从乌江提水的方案 。最终,青杠村连 接上几十公里外的接龙水库管网延伸工 程,改写了缺水的历史。
何军还组织青杠村村民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个志愿服务小分队共有 志愿者 100余人。2018年 7 月 6 日,洪灾阻 断了所有进村道路,调不到铲车,驻村工作 队与党员先锋队主动带头,人工疏通。
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何军动员全村 农户以自愿入股的方式获得启动基金 40万 元、流转土地 150亩;吸引招商引资企业进 村规模发展西瓜、蔬菜、中药材等 850亩,种 植桐子、花椒、柑柚等 600亩,打造“野寒山 自留地”,当年村集体经济分红 2.8 万元, 2020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 10.8万元。
驻村以来,何军带领青杠村新修水利 15000余立方米,公路、人行道 27公里,整 治土地 2000 多亩,完善路、水、电、讯等基 础设施,全面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 题,58 户村民实现脱贫 。现在的青杠村, 不仅“驿路”通了,“水路”通了,老百姓的 “心路”也通了。
2021年 5 月,何军继续勇挑重担,转战 到武隆区石桥苗族土家族乡香龙村担任工 作队长和第一书记,肩负起巩固拓展脱贫攻 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光荣使命。
如今已经到武隆区政协社情民意信 息中心工作的何军,回首 5年来的驻村经 历,仍禁不住动情地说:“当我再一次触摸 着胸前的党徽,我坚定当初奔赴乡村的决 定是完全正确的 。那曾走过的山山水水 告诉我,自己不光只是来过。” (秦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