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2年07月2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要闻 专家委员教你预防心血管疾病 为群众提供有效公共卫生保障 民革重庆市委会举办新党员学习培训会 简讯 老城区·新风景 “小微”搭平台   大家好商量

版面翻页
要闻
02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政协扎实推动“有事来协商”工作——

“小微”搭平台 大家好商量

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政协不断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秉持“区委中心工作就是政协工作中心”工作理念,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工作思路,围绕“谁来议、议什么、怎么议”三个方面健全基层协商民主体制机制,常态化推进“请上来大协商+走下去小协商+联起来微协商”,通过组织委员开展民主监督、民主评议、“再调研”、“再视察”等方式持续跟踪问效,确保协商成果真正“落地生根”,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高效联动,为通川担当首位之责、夯实“支点”底座,加快建设达州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积极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点题协商”向“接题协商”转变

“如何确定协商的议题是协商的关键,议题选得好,协商就成功了一半。”通川区政协主席刘菁表示,要坚持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原则,不断探索政协协商同基层治理的有机结合,把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为提升协商的精准性,该区政协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重点、群众生产生活难点、社会治理焦点三大类主题,通过党政交题、委员荐题、各方征题、政协选题等形式,分类确定涉及经济、教育、民生、农业等领域议题。据了解,2022年,区政协确定了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建立乡镇污水处理厂长期稳定运行机制、大豆扩种等32个协商议题。

同时,区政协还积极主动推进市、区政协联动协商,遴选区级层面不易解决、需要市级部门参与的协商议题,借势借力,联动推动相关工作落地落实。

“单一协商”向“多元协商”转变

区政协按照“一室一特色”“一室一界别”的定位,打造了以社会基层治理为抓手的杜勇委员工作室、以服务企业发展为载体的经济界委员工作室、以凝聚思想共识为目标的青年委员工作室。同时,在乡镇(街道)政协联络工委创新开设“小微”工作室,广泛开展“小微议提案、小微院坝会、小微民情吧、小微跑现场、小微助振兴”等系列活动,“有事来协商”平台已成为党委信得过、委员愿意来、群众都欢迎的基层协商品牌。

“全区统一‘有事来协商·达事好商量’协商平台标识,打造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有事来协商’标准化阵地,确保每个协商阵地功能齐全、专人负责。”区政协副主席朱兴萍表示,为加强全区协商平台建设的组织领导,区政协组建由分管领导挂包、专委会负责的7个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协商阵地的建设和协商工作的指导。

按照“委员住地+政协派驻”的原则,200余名政协委员全部下沉到各乡镇(街道)履职,每周四设为“民情接待日”。同时,积极探索恳谈会、院坝会、面商会、委员沙龙等多种小微协商形式,深入开展“短平快”式小微协商。据统计,委员通过小微面对面协商方式解决群众问题和困难260余件。

区政协还依托专委会工作职能和委员界别属性,分类创建“有事来协商”微信工作群,委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随手记录群众心声、随时上报履职动态,适时开展微协商、提交微建议,协商议事变得更加及时、更加便捷。

“区政协充分利用委员资源优势,搭建‘小微协商+双助’发展平台,围绕村级班子队伍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完善、乡镇产业结构等课题,组织政协委员深入乡镇、村(社区)开展‘小微’协商进村庄、进田园、进院坝等活动,切实推动产业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区政协副主席张登雄表示,截至目前,区政协通过“有事来协商”平台共协调项目资金260余万元,助推公路建设50余公里,解决8个村51个社5800余人安全饮水问题,助力产业发展6300余亩。

“大力推进小微协商进社区、进乡村、进园区、进企业、进学校,深入开展‘短平快’式小微协商,聚焦‘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整治活动,打好微调研、微协商、微视察‘组合拳’。”刘菁介绍道。

“注重过程”向“注重结果”转变

区政协积极探索协商新模式、大力拓展协商新形式,构建1个专委会牵头负责+1个委员活动小组全程参与+N名委员协商建言+1份高质量协商成果的“1+1+N+1”工作体系,协商质效不断彰显,政协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为进一步提升协商质效,区政协建立由区委办牵头,区政府办、区政协办、区目标督办协同的“1+3”督办体系,并将“有事来协商”推进情况、重点协商成果转化、提案办理等作为相关单位年度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坚持对办理情况“一跟到底”。

同时,区政协还强化考评运用,组建由政协委员、党员代表、利益相关方及群众代表组成的“评估团”,对协商成果、议事成效进行客观评估。对协商建议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开展“回头看”,采取民主监督、调研视察、民主评议等“小微”形式跟进,通过再调研、再视察、再协商,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推进协商成果落地落实。

自搭建“有事来协商”平台以来,区政协围绕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城乡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公共生产要素配置、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等课题开展小微协商30余次,共收集意见建议195条,形成调研报告18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32条,疏导回复率、协调办理率达98.7%,进一步拓宽了社会各界有序参与政协协商民主的方法和路径。

“下一步,区政协将继续发挥好建言资政、凝心聚力、民主监督、服务群众的作用,唱响‘有事来协商·达事好商量’品牌,持续用好‘小微’工作法,依托‘小微’院坝会、‘小微’跑现场等载体,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进一步提高协商质量,促进协商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为助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发出政协‘好声音’、作出政协‘新贡献’,不断提高政协工作在全区大局中的贡献率。”刘菁说。 (韩坤 王刚 何韵)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