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康银行:这里曾经珍藏过故宫文物
□ 作者 何莉
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旧址位于渝中区打铜街16号,建于1934年,是一栋四层楼的仿巴洛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该建筑室内外地面有高差,地下室为金库。
1937年9月,川康殖业银行、重庆平民银行、四川商业银行3家银行合并成立川康平民商业银行,简称“川康银行”。该银行分上海、重庆两个管理区,分别成立申区行和渝区行。抗战胜利后,因囤积黄金、棉纱、资金被国民政府冻结。1947年,该行总管理处由重庆迁往上海。
1949年11月,因对外负债过重,川康平民商业银行宣布停业。12月,该行被重庆市军管会接管,后为重庆市邮政局打铜街支局使用。该建筑主体保存完整,破坏较小,内部因使用需要虽进行过多次装修,但改变不大。
虽然川康平民商业银行存在的时间不长,在金融界的业绩也不十分突出,但其对南迁重庆的故宫文物的保护却值得一提。
九一八事变后,故宫10万余箱文物分批迁往南京保存;七七事变后,这些国宝又分三路进行转移。其中一路文物辗转来到重庆,分别存放于安达森洋行、川康平民商业银行和吉时洋行等地。其中川康平民商业银行位于陕西街余家巷的第一仓库二楼存放文物3830箱。1938年底,日机开始对重庆进行轰炸。值得庆幸的是,银行躲过了日机的轮番轰炸,也让藏身其中的故宫文物丝毫未损。
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总经理宁芷邨为爱国实业家。1949年后曾任重庆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执委和常委、民建重庆市委会及市工商联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84年在重庆去世。
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旧址是抗战时期重庆“金融一条街”的重要史证,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2008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作为重庆抗战金融机构旧址群的组成部分,由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