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又高又壮,套种的大豆颗粒饱满。”8月初,在四川省泸县立石镇与重庆市永川区吉安镇结合处,立石镇中咀村村民唐秀宏一边忙着收高粱,一边向旁人分享丰收的喜悦。
“以前村民大多种苞谷,收益一般。今年,县政协通过‘有事来协商’平台促成万亩高粱基地建设。这些丰收的高粱,便是协商惠民的具体成果。”泸县政协副主席薛颖指着成片的高粱地说。
与此同时,泸县政协联络委主任唐挚彬用手托起一穗穗成熟的高粱仔细察看,“这一穗高粱烘干之后,差不多有3两左右,今年高粱亩产600斤不成问题。”
说起这万亩高粱基地的“诞生记”,县政协委员许辉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春天,许辉瞅准了川渝联手打造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巴蜀鱼米之乡”这一契机,萌生出在立石镇、吉安镇跨区联合打造万亩高粱基地的想法。“要打造‘巴蜀鱼米之乡’,产业支撑是关键。”许辉认为,两地具备区位优势和合作条件,但还没有规模化的产业支撑。于是,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撰写相关调研报告,报送县政协和两地镇党委政府。
这份报告得到泸县政协主席吴雪松的充分肯定。经县政协主席会议审议后,两地联手打造万亩高粱示范种植产业项目,被确定为县政协“有事来协商”议题。
会后,泸县政协和立石镇政协委员联络站协调组织立石镇中咀村,以及吉安镇黄沙村、寒炉村的相关干部联合调研,为开好专题协商会做足准备工作。
“我们与吉安镇毗邻,两地山水相依、人文相通,早有产业共建的愿望,但一直缺少契机。多亏‘有事来协商’平台,让我们找到了聚共识、促合作的机会。”立石镇副镇长陈伦敏表示,县政协的这个议题选得准、平台搭得实。
“泸县是泸州酿酒高粱的主要原料产地,种出优质高粱,不仅富了一方群众,也为酿好酒提供了优质原材料。”唐挚彬告诉记者,在产业谋划之初,他们就已经想到了后续稳定发展的路径。
随后,一场围绕两地联手打造万亩高粱示范种植产业项目的专题协商会在中咀村召开。两地政协委员、镇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村“两委”干部、产业发展带头人和村民代表都来了,只为把产业合作这事敲定。
近3个小时的协商会成果满满,双方商定:以政策互惠增强激励,按照泸县片区政策,免费向永川区吉安镇种植区提供高粱种子;以技术互通保障生产,万亩高粱基地由立石镇农技服务中心统一提供防虫、防病等技术指导,同时两地农技服务部门应需会商,共同服务基地发展;以需求互补定种定销,立足泸酒发展需要高粱、永川农产品加工需要大豆的实际,确定“高粱+大豆”套种模式,提高农户种植收益;协调泸州市德旺粮油有限公司订单收购种植区高粱,并商定保底价格;以项目互商聚合动力,依托“有事来协商”平台,组织两地农户与政府部门面对面协商,形成协商成果,共同一致行动。
按计划,今年高粱基地建成面积12000亩,其中立石片区10000亩、吉安片区2000亩。“群众只管种,其他的都有人兜底。”薛颖笑言,这一协商成果使万亩高粱项目自“诞生”之日起就实现了不愁种子、不愁技术、不愁销路、不愁价格的“四不愁”,川渝两地的村民只需融合互助、安心种植就好。
“我们采用的是大豆高粱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实现高粱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陈伦敏说,今年,两地决定共同实行“高粱+油菜”轮作,加上大豆的套种,多季多作物保粮食生产、促村民增收。
“跨区协商让群众尝到了甜头,泸县政协将继续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积极搭建‘有事来协商’平台,深入推进跨区协商工作,让委员履职有舞台、有方向、有效果。”吴雪松说。 (周才金 李真梅 姜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