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2年08月3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综合 江津:抗旱“良策”送到农户“心坎” 梁平:走村入户助力应急保供 图片新闻 聚智打造近悦远来服务区 大足:推动“三孩”政策落地见效 从企业需求出发  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 合川千亩撂荒地“重返”良田 区县快递

版面翻页
综合
04

江津:抗旱“良策”送到农户“心坎”

□ 本报记者 陈元洪 通讯员 刘朦濛

眼下,部分晚熟农作物收获在即,怎样把高温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降到最低?养殖企业防暑工作做得如何?这些问题不仅牵动着江津农户的心,也牵动着当地政协委员、农技专家的心。

谋好抗旱“先手棋”

8月23日6点10分,天刚亮,江津区政协委员、区农业农村委农田建设科科长张波便坐上了前往镇街的汽车。近10天来,他先后前往石蟆、西湖、朱杨、白沙等镇进行抗旱指导,今天的目的地是石蟆镇杨柳村。

石蟆镇是江津区的重要粮仓。在该区粮油单产攻关及品质提升“百千万”示范行动中,石蟆镇被列为水稻种植万亩示范片进行建设。走进杨柳村,万余亩高标准建设的稻田映入眼帘,金黄的穗粒将稻杆压弯了腰。“这就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益处。”张波说,在建设初期,农田基础设施的“高配”以及品种的“优选”,让石蟆万余亩水稻在这场“抗旱仗”中赢得不少先机。

在实地察看中,张波发现,连日高温让部分区域的灌溉用水紧张。“要加快完善抽水机、输水管网等设施建设,以便从水库、山坪塘等地方合理取水灌溉,减轻干旱影响。”他建议道。不仅如此,他还通过区农业农村委与项目使用业主签订协议的方式,加强水利设施管护。

“通过测产数据显示,目前的高标准农田水稻平均亩产约600公斤,比一般农田增产50公斤左右,高标准农田建设水源保障下再生稻可产200—250公斤,最多比普通农田的亩均增产300公斤,可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效是较为显著的。”张波兴奋地说。

把脉抗旱“困难点”

在距离石蟆镇近100公里的柏林镇东胜村,连日的高温让重庆利得富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文祥焦急万分。在他的养殖场内,存栏有生猪1000多头,罗文祥特别担心因缺水而造成生猪死亡。

“对于养殖企业来说,遇到缺水就是大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会造成重大损失。”该区政协委员、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副主任蒋书文介绍,为帮助养殖企业解决旱情带来的难题,他们组成了3个工作组前往各镇街、重点农业企业了解实际情况,收集困难问题,并帮助指导抗旱工作。

在走访中,蒋书文了解到罗文祥遇到的困难后,建议将自来水安装到位,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随后,在多方协调推动下,相关工作快速开展起来。目前,自来水管网正在加紧安装。

“一天大概需要15—20吨水,原本一天要耗费不少人力物力来解决用水问题,自来水管网安装好之后,这一问题将迎刃而解。”罗文祥欣喜万分。

善用抗旱“水密码”

站在江津区先锋镇区域试验示范基地的一处山坡上,放眼望去,挂满果实的柑橘树布满山头。在水肥控制系统下,这些柑橘树正享受着“水滋润”。

“针对高温,我们不仅在示范基地内灵活筛选比较及应用抗旱技术,更是强化对周边种植户的抗旱指导。”8月23日,江津区政协委员、重庆市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魏召新在果树林里一边做着水分检测,一边与记者交谈。

他建议,在极端高温天气下,果农可灵活应用地布覆盖、谷壳覆盖等多种覆盖方式,更好地保墒保水。此外,还可以综合运用果树行间生草等方式,让保水更有成效。

“每个月我都要在江津和其他几个基地穿梭好多次,对不同基地内不同种植方式的果园土壤水分保持能力、抗旱能力进行检测。”魏召新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改善种植方式,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为提高土壤水肥保持能力打好基础。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