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万州区罗田镇,是在盛夏雨后的一个上午。站在一个叫做“马头”的地方,极目四眺,像是看见一只盛满了湖水的碗:碗里的绿浸泡着我,天空是碗底。万亩良田与树丛交融的绿波间,矗立着一栋栋清新的农家小院,这片绿波起伏着、呼吸着,绵延开去,直抵四面群山。有风徐来,山峰处生着团团烟霞,缓缓飘移,城市喧嚣与溽热燥气皆被远远抛下。
马头梯田在当地极为有名。这片海拔一千余米的高山上,分布着5000多亩梯田。由于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肥沃,人们历代对水稻精耕细作,所产大米品质优良,曾被列为贡米。也难怪对于马头的第一印象,我会先入为主地幻化成一只倒扣的碗——获得“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罗田大米,与人们的一日三餐如此紧密。每年稻米成熟时节,当地人说到去罗田买新米,语气中都带着幸福感。
走在罗田这片盛产优质稻米的土地上,倍感大地宽广而深厚,我被它纯粹而丰沛的绿色深深吸引。长满水稻的稻田仿佛是遍布罗田山川的衣裳,人们把这衣裳捯饬得那么平整,一层层梯田就是衣裳上的纹路。而那些分布在坡地间大片的菜田,整齐划一,像是用尺子比着在地上画出来的。天色放晴了,阳光透过云层普照大地,形成一道道金色光谱,这群山环拱、人力参与改造自然的恢弘气象令我惊诧,不由地生出些许豪迈。
在久远的年代,从万县通往利川的南大路上,无数匆忙的脚步因这片形似罗盘的土地而驻留;山河遥迢,而这方水土风调雨顺、禾苗茁壮、土地丰美。时光绵延,“罗田”在人们世代耕耘与期盼中,不断奉献出颗粒饱满的稻米,让一粒粒好米把一个小地方的好名声传扬开去。花开原野,稻香弥漫。人们对它依赖着、珍爱着,对这方好“田”的耕耘和探索从未停止。“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是新时代里更高的追求。
走进建南河畔的阳河村,鼻息里闻见阵阵荷香——这里是镇里的稻鱼综合种养项目基地。用生物生长特性,稻、鱼相得益彰,获得两种高品质农产品:这样种出来的稻米,在超市价格比普通大米高出好几倍;春天放进去的鱼苗,年底可以长到7斤左右。在“生态”和“科技”的理念下,阳河村也欣旺生长着:但看河畔垂柳依依,房前鲜花簇簇,屋后荷塘田田,村里村外花香弥漫。人们或在门前晒太阳,或漫步河堤绿道,一派农家怡然风光。
在平均海拔1300多米的梓桐村,石林丛生。镇里多方问计,帮助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原生态崖壁(岩壁)贴石栽培石斛。石斛兼具药用与观赏价值,当地老百姓因此趟出了一条致富路。村民种植石斛,不用占田地,在房前屋后的树木上或石旮旯里就可种植。每丛石斛苗只需要掏1元钱便可低成本种植,其余由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和重庆罗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补助。采收后由罗斛公司上门按市场价收购,完全不用担心销路。不仅如此,村民还因地制宜栽种何首乌、虎杖等药材,大大增加了收入。
除了传统农业出产的大米,人们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着罗田的农产品品种,开创着属于乡村的未来。现在镇里已经发展高山大米2万亩、高山蔬菜2000亩、高山水果2200亩、仿生石斛80万丛、中药材1350亩、烤烟3200亩,上千户村民依靠家门口的青山绿水吃上了“生态饭”。
徜徉在罗田,我把大地仔细端详,你奉献一片爱,就会收获一片爱。
罗田镇马头梯田 罗田镇政府供图
罗田石斛原生态崖壁贴石栽培 钟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