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开区——
让小企业成就“大事业”。近年来,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重庆经开区”)大力实施企业培育工程,集合政策和资金,在制造业中培育创新型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效推动中小企业释放潜力、焕发活力、增强实力,以专精特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以“制造”变“智造”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今年上半年,重庆经开区指导64家企业申报2022年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54家企业成功获评,通过率达84.38%。获评企业数量、申报成功率位居全市前列,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质效提升。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能在重庆经开区扎根聚集,这是重庆经开区以“制造”变“智造”,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
2018年以来,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把“专精特新”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在组织引导、政策支持、优化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重庆经开区全力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从强化产业布局、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协同创新、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等方面着手,积极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勾画了一幅“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图景。
重庆瑞方渝美压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方渝美”)是2013年搬到重庆经开区的一家传统压铸企业。该企业是长安福特汽车变速箱壳体的主要供应商。为保持竞争力,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2018年底,瑞方渝美主动与飞象工业互联网合作建设数字化车间,引进智能化设备,解决了企业存在的产品报废率高、返工返修率高、过于依赖人工、生产各环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当时,重庆还没有多少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我们是最早的一批。”该公司轮值总经理胡长江现在回想起来,认为当初的决定是及时、正确的,因为智能化改造为公司此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减少了人力成本。随后,瑞方渝美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不仅赢得了宁德时代、理想汽车等国内知名企业的订单,每年还有将近1亿元的产品出口北美,成为了集全球先进铝合金压铸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及现代企业管理经验于一体的压铸产品制造企业。
在压铸领域里不断深耕的瑞方渝美,也吸引了华为的目光。华为正布局汽车内部的智能化建设,并成功研发出三合一电驱动系统。该系统要实现量产,则需要质量过硬的变速箱壳体,以实现电能转化为稳定的机械能。胡长江介绍,华为对变速箱壳体的要求很高,变速箱的壳体不能有缩孔,否则承受不了足够的载荷,会导致变速器壳体变形、断裂。为此,瑞方渝美成立技术攻关团队,日夜攻关,最终生产的壳体合格率达到83%。很快,华为与瑞方渝美签订了价值4000万元的合同。近日,首批货已经成功交付。
像瑞方渝美这样通过拥抱智能化打造专精特新的企业越来越多,其背后都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作用。近年来,重庆经开区深入实施智能化改造,积极引导专精特新重点培育企业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实施智能化改造,成功推动美的制冷、莱美药业等企业通过智能化项目改造认定。许多专精特新企业还崭露头角,成长为各自行业细分领域的“小巨人”。
其中,科瑞制药2021年金钱草颗粒剂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达70%。鹰谷光电2021年核心电光探测器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95%。今年上半年,重庆经开区指导22家企业申报工信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今年初,《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制造业跃升发展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出炉。方案明确提出“在制造业中培育创新型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创新中坚力量,不断壮大制造业企业规模”。为此,今年上半年,重庆经开区进一步大力推进工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新增天友乳制品生产智能工厂1个、美的制冷变频空压机制造等数字化车间4个,盟讯电子、广联达等8个企业项目入选全市2022年智能化赋能行动,帮助企业从“制造”到“智造”成效显著。
84家企业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
专精特新灵魂是创新,专注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经开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活力足,专业化程度高,很有市场竞争力。”重庆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企业能链接‘断点’、疏通‘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代表了未来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日前,位于重庆经开区的重庆梦马致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梦马致新”)与日本株式会社诸冈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国内外重载作业机器人市场。梦马致新的法人代表程友祥是一名“80后”。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后,程友祥就一直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从事海洋装备的研发工作。2017年前后,他组建了一支5个人的团队,帮一家上市公司设计研发了一款深水装备,并在1500米水深成功着泥。这款产品的成功不仅让团队获得了第一笔投资,还让团队找到了做产品的新方向。为更好发展,程友祥成立了梦马致新,致力于研发设计机械手及配套工具、高速橡胶履带车、遥控作业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产品,并多次打破国外垄断,产品覆盖中国、日本、东南亚、北美等国家和地区市场,梦马致新的研发团队也由5人发展到40多人。
专精特新企业——重庆迪星天科技有限公司也通过自主研发和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开发出多款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产品,成为国内首家研发出针对特种车的多车互联互通系统和应急通信指挥车故障智能诊断系统的企业,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成为‘专精特新’,对一个企业而言,不仅意味着在技术和行业话语权方面首屈一指,更意味着企业效益的大幅增长。”重庆经开区相关人士表示,以科瑞制药为例,该公司通过关键技术攻关——一步制粒工艺,将所有工艺过程通过控制喷浆速度、温度等工艺参数全流程数字化控制,解决了原工艺存在的诸多不足,生产效率大幅提升,2022年1月至6月产值同比增长24.21%。
如今在重庆经开区,像这样的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已经有84家。其中,工业企业达69家,规上工业企业64家。这些企业专注并深耕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从创新找出路、想办法、谋发展,在高端装备、医药制造、绿色环保等细分领域掌握了独门绝技,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成为了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 赋能产业和经济发展
重庆经开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壮大了实体经济的根基。随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其发展韧性和引领作用也不断增强。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重庆经开区经济运行逆势上扬,稳中有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9亿元,同比增长6.6%,分别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全市2.6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三,与两江新区并列开放平台第二。
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重庆经开区积极布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为产业和经济发展赋能。
加快建设创新平台。高标准谋划迎龙创新港,统筹推进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重庆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基地、重庆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进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新增重庆市LNG成套弯箍机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压缩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市级以上研发机构,累计达到108个。新增力合重庆星空众创空间、京东智联云(重庆)创新中心2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累计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平台8个。
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大力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型企业入库。上半年,新入库科技型企业64户、累计达到659户。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优势,组织攸亮科技、沄析工业互联网、诚邦路面材料、中移物联网等企业申报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支持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公司建设重庆市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创新中心。
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出台《南岸区、重庆经开区科技创新政策实施细则》,开展2021年度创新政策(第一批)申报工作。创新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开展广阳湾智创生态城“优企优岗”校园行线上及专场线下招聘会活动,拟定迎龙创新港科技创新政策、《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迎龙创新港人才公寓管理办法(试行)》等片区专项政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新增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市级科普基地1家,产业勃兴和科技创新齐头并进。
“十四五”期间,重庆经开区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推动制造业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重庆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方莉/文 南岸区政协、重庆经开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