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2年10月1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奋进新时代  书写新篇章 谱写重庆绿色发展新篇章

版面翻页
奋进新时代 书写新篇章
05

新产业 新引擎 新机遇

谱写重庆绿色发展新篇章

近日,重庆市首个气候投融资国家试点在两江新区正式启动。该试点将以两江新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全市气候投融资发展,重点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的产业体系建设和气候友好型项目推进为主体,探索多元化“产融对接”的模式和资金管理方式。

启动仪式现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与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华能重庆两江燃机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银行重庆两江分行签约华能二期项目,重庆市蛮寨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建设银行重庆分行签约国家储备林项目。这些项目将进一步加快我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落实落地,推动气候投融资项目产融对接见效。预计到2025年,两江新区将建成2-3个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气候友好型项目投资占该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0%,碳排放强度低至国内领先水平。

全市首个气候投融资国家试点启动是重庆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近年来,重庆坚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来自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2020年,42个“十三五”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优于国家考核目标4.8个百分点,较2017年上升9.5个百分点。2021年,74个“十四五”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高于国家考核目标1.3个百分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未发生重特大突发水环境事件,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正在全力助推重庆高质量发展,助力巴渝大地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引领下,近年来,重庆严格落实长江干支流岸线1公里、3公里范围内产业管控政策,严把环境准入关,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导向。全市近5年累计审批项目环评1.69万余个、涉及总投资约12.7万亿元。环保产业2021年实现营收1325.7亿元、同比增长27.65%。“十三五”期间,重庆碳强度累计下降21.9%,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9.4%,超额完成“十三五”碳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

新产业 绿色低碳产业渐成风景

破碎、筛选、高温焚烧……在位于铜梁区的长江造型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材料”)车间内,经过多道工序后,原来作为固体废物排放的铸造废砂“浴火重生”,成为了可以再次使用的“新砂”。

长江材料重庆片区副总经理熊寅介绍,重生后的“新”砂,灼烧减量低、发气量低,膨胀系数更低,能提高铸件合格率2-3%,降低铸造厂生产成本。同时,废砂的再利用可大幅度降低新砂用量,节约物流成本80%。此外,循环利用废砂还可减少硅砂资源开发,大幅度减少铸造废砂排放,减轻对土壤和大气、水环境的污染。

在熊寅看来,废砂实现变废为宝的原理并不复杂,但是要提高废砂的再生利用率,却需要强大的设备和技术支撑。“目前,我们的废砂再生利用率达到95%以上,这背后藏着的是我们为此研发的45项专利。”

为提高废砂再生利用率,长江材料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牵头组成科研队伍,建成现代化研发中心。由研发中心自主研发的“全逆流热交换两段式废砂焙烧炉”技术及装备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开发出的覆膜砂系列产品,被广泛用于铸造工业中,并获得重庆市“优秀新产品”年度奖。2020年,长江材料被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五批绿色工厂。

深入实践循环经济,“变废为宝”的故事也在双桥经开区不断上新。在双桥经开区内的重庆市中天电子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拆解厂区,经过13道工序,一台废旧电视机被拆分成了单独的电源线、电路板、高压帽、喇叭等数十种零部件。该企业主要对废旧家电进行回收、拆解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每天要处理五六千台废弃电器。

“废弃电子产品的妥善回收处理具有较高的资源价值,但不规范的回收拆解、提取原材料等行为则会严重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吕俊强说,妥善处置废弃电子产品对助推“无废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除探索资源循环利用外,重庆还因地制宜加快市内新能源开发,有序推动农村分布式光伏、生物质能源发展,促进燃煤自备电厂和热电联产机组“以气代煤”,力争到2025年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届时,全市风电、光伏总装机将超37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45亿千瓦时。

如今,绿色低碳产业正牵引着重庆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目前,重庆已累计建成绿色园区15个、绿色工厂171家,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有52家。2021年,重庆规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8.9%,节能环保产业营收稳定在1000亿元左右。

根据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将分别提高至35%、32%。

新引擎 绿色发展动能稳步提升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生态系统保持最完好的区域之一,有“植物物种基因库”的美誉。但曾经,缙云山保护区内的村民“靠山吃山”,农家乐无序粗放发展,私搭乱建、违规经营不断“蚕食”林地。

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指出,要妥善处理缙云山等重点保护区域在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2018年,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要求,全面实施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整治中,共拆除60余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动员520名村民搬迁到保护区之外,复土复耕复绿40余万平方米。

为进一步做好缙云山整治和生态文明创建,北碚区还全面开启了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即“EOD模式”)探索,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开发相结合,实现缙云山生态环境资源化、产业经济绿色化,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EOD模式如何为绿色发展培育新引擎?北碚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就北碚区而言,就是将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产业项目打包实施共同经营,既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又能解决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统筹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绿色发展经济效益。

目前,北碚区开始探索实施总投资约332.7亿元的环缙云山生态建设及生态产业化(EOD)项目,将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开发相结合,以“区域环境治理+文旅康养、生态旅游、产业开发”为主题,通过重点实施梁滩河马鞍溪流域治理、森林品质提升、缙麓生态城等项目,实现产业开发与环境治理相互关联、有效融合。

除了在开发模式上下功夫,我市还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联建联维,以市场化机制促进节能减排。作为西部地区唯一出资参与全国碳市场联建的省市,我市抓好全国碳市场控排单位履约工作,优化培育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碳市场累计交易量3918.2万吨、交易额8.06亿元。

2021年10月,我市生态环境部门还开发上线了重庆“碳惠通”平台,集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功能为一体。其碳履约功能,是指“碳惠通”平台与我市碳市场无缝对接,可帮助林业碳汇、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工程减碳等核证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有序进入市场。截至今年9月底,“碳惠通”核证自愿减排量累计成交288万吨、6390万元。

接下来,我市将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制定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案,扎实推进地方碳市场扩容增效,积极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健全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大力推进产业绿色发展,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绿色动能。

新机遇 绿色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走近西部(重庆)科学城,一片生机勃勃。这里是重庆城市发展的主战场,基础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然而,位于这里的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永微电园公司”)此前却在建设项目环评上遇到了难题。

该公司承建西部(重庆)科学城内跨河桥梁、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等9条道路建设,按照相关要求,需编制多份环评报告。“9条道路开展环评,需要委托第三方单位编制9个环评报告,进行9次审查,取得9个批复,全部送审需要270个工作日。”西永微电园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这需要公司付出巨大的精力和经济成本。

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重庆高新区生态环境局经过多方调研走访,创新推出了同类项目整体评价,把同类型建设项目“打包”为一份《环境影响报告》,经过一次审查,取得一份环评批复文件。

西永微电园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打包”环评后,公司的多个项目被纳入一个报告进行编制,项目报告编制时间节约了一半,费用还节省了几万元。

把同类型建设项目“打包”是重庆市生态环境部门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以优化环评服务为抓手,出台一揽子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6月,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出台了环评带条件审批等生态环境系统助企纾困稳住经济大盘十一条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监管保生产、优化审批助落地、创新服务促招商、绿色金融强发展等四方面,促进稳住经济大盘措施落地落实。

为保障重大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和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重庆市大气和噪声污染防治十条惠企措施》,为企业争取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87亿元,推动企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同时,指导企业通过低排放减交环保税,促使企业积极主动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印发《优化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积极服务企业八项措施》,深化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优化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程序,较之前至少缩短1个月审批时间。

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主导开发的“建设项目选线选址环境准入自助查询系统”APP也于今年6月正式上线。该APP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为用户提供准入政策查询、禁止类研判、拟建项目分析等掌上智慧应用功能。用户可随时随地查看选址地的具体情况及环境准入相关要求,实现项目“云上选线选址”新模式。该APP投入使用后,为全市招商引资提供了快捷的环境准入研判服务,同时为环评审批、现场踏勘评估、环保督察、环境现场执法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作为全市稳住经济大盘的具体措施之一,该APP以‘三线一单’成果为依据,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而成。”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处长郑强表示,该APP免费为全市招商引资建设项目选线选址提供环境准入自助查询服务,实现项目“云上选址选线”功能,助力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

如今,在重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理念已深入人心,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蔚然为风。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重庆将深入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确保到2035年,重庆市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基本建成。 (陈雨/文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