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力促“撂荒地”变“致富仓”
本报讯 为全面了解涪陵区农村土地撂荒现状,提高土地利用率,近日,涪陵区政协主席杜海波率部分政协委员开展了“加大撂荒地有效利用,全面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视察活动。
视察组一行深入新妙镇的田间地头,实地察看撂荒地复耕复种情况,听取村干部和流转户情况介绍,详细了解农田撂荒原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复耕农田面积、流转耕地利用等情况。随后召开座谈会,听取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蔺市街道、义和街道、新妙镇、石沱镇等街镇负责人就撂荒地整治工作现状、采取措施、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等情况汇报。
围绕解决撂荒地“谁来种”“种什么”“如何出效益”等问题,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何安涛、周金平、杜本忠等委员建议,加强土地流转管理,进一步加大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力度;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壮大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巩固和发展中药材以及蔬菜、特色水果、蚕桑、特色经济林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积极培育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整治,提升耕地宜机化水平和耕地质量;加大农业品牌建设力度,通过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使该区农产品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进而打造、健全该区农业品牌体系,提升种植效益。
杜海波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深刻认识撂荒地有效利用的重要性和逻辑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要扎实抓好土地流转工作,严格土地流转程序,完善土地流转合同,保障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要加大对农业种植大户的引进和支持力度,在项目选择和引进过程中尊重市场规律,通过项目支持降成本、技术支持增效益、市场支持畅渠道,确保种植户近期风险可承受、远期获利可期待,让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赵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