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条协商共识助力执法“刚柔并济”
——丰都县政协工业园区委员工作站助力优化执法环境小记
丰都县工业园区自成立以来,先后有多家企业入驻,截至目前,共有企业42家,规上企业34家。不仅如此,特铝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光伏发电及光伏组件生产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也相继签约落地,为丰都工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但与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相比,丰都县工业园区尚有不少差距,优化园区执法环境迫在眉睫。面对这样的情况,丰都县政协结合园区企业服务工作需要,将“渝事好商量·委员展丰采”协商平台引入工业园区,设立工业园区委员工作站。今年下半年以来,该工作站聚焦“优化园区执法环境”,经过深调研、征意见、达共识等举措开展了协商议事活动,一场助力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变形记”悄然上演。
生产一线“察实情”
衡量营商环境好坏的标准有千万条,市场主体的“获得感”“舒适度”是第一条。“执法方法是否科学?执法过程有没有‘温度’?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到不到位?政企沟通渠道通不通畅……”7月初,带着问题,丰都县政协迅速组织委员和相关人员围绕协商议题,分批次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政策规定、实际情况及企业诉求。
“消防处罚让我们认识到公司人员欠缺消防专业知识的严重性后果”“希望相关职能部门能多给予一些指导、培训”“希望政府在住房保障、创新创业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企业家们纷纷反映。
走访完工业园区历年来被执法的企业,委员们将企业反馈的情况归纳整理形成问题清单,并于7月中旬收集完成被执法方资料。与此同时,还专门组织所涉及的执法部门召开座谈会,完成执法方资料收集。
“只有将双方的问题都了解透彻,找出症结,才好对症下药。”提议聚焦工业园区优化执法环境进行协商的丰都县政协委员王海波说。
协商桌上“献良策”
在对双方意见汇总分析后,10月27日,丰都县政协工业园区委员工作站首场“渝事好商量·委员展丰采”协商会召开,部分政协委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企业代表围坐一堂,为优化园区执法环境把脉问诊、献计出力。
重庆市丰泰箱包制造有限公司人事经理黄海蓉建议,执法时应对企业实行首查不究、批评教育,以现场整改为主,“如果拒不整改,再进行行政处罚”。
丰都县政协委员、丰都县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易波认为,优化执法环境需要企业与部门双向发力,行政执法部门应积极推行“721”(7分服务、2分管理、1分执法)工作法,优先运用限期整改等手段,指导企业进行整改。
“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下,行政执法部门可建立违法风险预警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及早发现并提醒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不规范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丰都县政协委员、重庆洪宇律师事务所律师陶文昌建议。
协商议事会上,大家各抒己见、踊跃发言,经过充分表达意见和诉求,科学合理提出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了协商共识。
优化执法“达共识”
为加速协商成效转化,推进优化营商环境走深走实,丰都县政协工业园区委员工作站共梳理汇总出10条协商共识:严格守法诚信经营、建立法律顾问全覆盖机制、优化企业行政执法服务、建立违法风险预警制度、建立违法“风险诊断”制度、建立联合执法协作机制、积极倡导“首违不罚”、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建立执法入园报备制度、畅通执法投诉举报渠道。
以上共识经入园企业、涉企执法部门、“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搭建单位等共同签字见证。
“对优化园区执法环境进行协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丰都县政协主席向文明表示,这对推进行政执法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努力实现稳定经济大盘、稳住社会大局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我们将对协商议事达成的共识报送至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参考、审定,并在工业园区大力推广,督促政企双方共同遵守。”向文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