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这座城市一起美丽
只要天气晴好,我都会从居住地梁平区梁山街道大众社区步行十来分钟,来到老城的石马山公园爬山锻炼。石马山公园是集锻炼、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开放式山体公园。离新城区的双桂湖湿地公园不到3公里,一山一水,相映成趣。
这天,我又来到石马山公园。进门处是儿童游乐园,孩子们的欢笑声、打闹声不绝于耳。悠扬的撞钟声,从老城佛教寺庙鸣钟寺传来。
登上上山石梯,途中坐一旁歇息,有供喝水的直饮水,还有免费宽带可用。再往上,半山腰有健身小广场,整齐有序安放着扭腰器、太空漫步机、肩关节康复训练器等健身器材。小广场一侧,一群身着太极服的老年人在舒缓地打着太极拳。
沿着上山游道,经过观景长廊,在“揽胜亭”稍作歇息,最后,我爬上石马山的最高峰——“石马归云”顶峰。这里晨披朝霞,暮拥归云。向南看,沪蓉高速、张南高速、G38国道,在山峦丘陵中出没;渝万高铁、达万铁路,像巨龙般在崇山峻岭中时隐时现。北面远眺,渝东第一高塔梁平文峰塔巍然伫立;稍近,机场内停放着训练机、直升机和客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三条横街把老城区分成几大板块。街上汽车川流不息,人行道上人流熙熙攘攘。这是旧城改造后的靓丽结果。
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梁平的。那时的梁平城只有南北东西四条短街,人口不足1万。街上一般是木板墙、竹编敷灰墙;街道一般是土路、石子路,最好的三合土路也经常坑坑洼洼。那时长途汽车站在离县城3公里的大河坝,只有一条318国道经过那里。住县城的游子回家,在长途汽车站下车,还得扛着行李,步行近1个小时才能到家。从梁平到重庆主城,陆路坐汽车要走1天,水路在长寿搭船,要走1天半。如今坐高铁只要1小时,坐汽车走高速路只要2小时。我曾随团去台湾旅游,早上还在台湾的桃园机场,中午就回梁平吃午饭了,真是“朝发午至”。
我们家一开始住的平房,烧煤,没有电扇也没有电视。改革开放后,单位集资建房住上了楼房,用上了天然气,逐步有了空调、冰箱、彩电。党的十八大后,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我攒钱买了电梯商品房,装了宽带,家用电器焕然一新。前几天,我回去看了以前的老屋,那里的住户在商量加装电梯,据说政府还有补贴。我真为他们高兴!我有个老同学,住宅在背街小巷里,下雨泥泞,又没有路灯,出行不方便。前些天,他高兴地告诉我,现在改造了背街小巷,路面也作了硬化,装上了路灯,我也为他高兴。
2017年,我作为校友,回校参加梁平中学110周年校庆。如今这所全日制学校,学生的公寓式宿舍宽敞明亮,有空调,有浴室,每人还有独立衣柜。学生食堂吃自助餐,荤素搭配,品种多样。学校的操场宽阔,体育设施十分完备,教室里的电教化设备也堪称一流。回想我在这里读书时,全校只有一个公共浴室,冬天还缺热水。教室开始还用煤油灯上晚自习,后来才安上了日光灯。学生食堂8人一桌,站着吃饭,饭菜还定量。
不由感慨,母校的发展,是梁平城的缩影。我在梁平学习、工作,与这座城结下了深深的情愫。我见证了梁平城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也参与并得利于梁平城的发展。我衷心赞美,也真心期盼这座城市一直发展,永远美丽。
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城市、森林融为一体,景色宜人,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初冬画卷。今年6月,梁平区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成为西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刘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