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把脉”
本报讯 近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围绕“全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先后深入蚩尤九黎城、摩围山景区、郁山镇、鞍子镇、善感乡、万足镇和乌江画廊公司,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座谈交流等方式,系统了解全县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短板,为助推彭水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把脉”。
近年来,彭水县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先后创建了阿依河、乌江画廊、摩围山、蚩尤九黎城、鞍子苗寨等系列旅游品牌,打造了《娇阿依》《诸佛盘歌》等100多件文艺精品。围绕苗食、苗绣、苗艺、苗歌、苗舞、苗医、苗药、苗寨、苗城“九苗”,促进产城景深度融合,打造生态康养和休闲运动基地,擦亮“世界苗乡·养心彭水”品牌,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成为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新型文创产业开发不足、资源市场整合不够、文旅品牌影响力不强、配套服务设施相对滞后等,仍是制约该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短板。
如何补齐短板,打造文旅融合“强引擎”?该县政协常委艾曦东建议,开发特色鲜明、体验性强的“慢漫型”文旅项目,丰富游客文化体验活动;优化顶层设计,准确定位,搞好产业布局,实现与周边景点的联动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要改变重硬件建设,轻文化软实力植入的现状,推动旅游硬环境和文化软实力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旅游品质。”该县政协委员、县郁江流域示范带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廖售吟呼吁。该县政协委员、县作协主席李德胜建议,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征询本土文化人士的意见,用好本土文艺工作者、文艺家的智慧。
“各乡镇(街道)加强资源整合,找准载体,创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引进专业团队和人才参与经营管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加强行业引领,做实做精文化名片”“充分利用景区自然景观,打造高标准的实景节目”……委员们纷纷建言。
彭水县政协副主席秦胜成指出,要加强统筹,因地制宜全域规划,摆好文旅融合“大棋盘”;加强部门联动,完善配套设施补足短板,提升文旅融合“硬实力”;要突出特色,深挖资源打造精品,展示文旅融合“新形象”;要开放交流,科技赋能精准营销,扩大文旅融合“朋友圈”;要丰富业态,建强队伍做细服务,打造文旅融合“强引擎”。 (廖明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