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是“疫”线志愿者
清晨,我尚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惊醒。还没回过神来,耳畔已传来先生的声音:“什么?好!我马上去。”挂断电话,先生迅速起床,急匆匆地准备出门。啥事啊?这大清早地往外赶。我很是不解。“快打开手机看新闻,疫情不乐观。为集中抗疫,单位职工就地转为志愿者,办公室通知我7点钟去社区报到。”先生喝了一口水就拿起外套准备出门,“我得早点去,接受任务。”
先生像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有些激动,又有些紧张。没过多久,先生就给我发来信息,新的岗位是在我们小区门口参与管控值守。
他能行吗?我在心里打了两个问号。先生性格直、爱较真,经常会为月季到底是红色好看还是黄色好看之类的芝麻小事和别人理论半天。当志愿者是要从事繁琐的服务工作,最考验的就是人的耐性。
小区第一天管控,业主微信群里闹翻了天,都吵着要外出采购。我手机恰好收到快递信息,也想去门外菜鸟驿站领取,便在微信上向先生打听“行情”,却半天不见回复。
我决定下楼打探,老远就认出了戴红袖章、穿蓝色防护服的先生,他正在门岗处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帮外面送货的人员提菜,一会儿仔细查看进入小区人员的核酸记录和健康码。不一会儿见有个老大爷冲着他吼叫,说是有急事外出。先生却和颜悦色地向他作解释。
趁先生一个人在门口值守时,我轻手轻脚地准备出门,却被他不客气地拦下。他装着不认识我的样子,严肃地说有规定不准外出,还提醒我按时做核酸。看他一本正经的样子,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走了好远还听见他在大声提醒:“请正确佩戴口罩。”
先生在门口值守到晚上九点多才回家。虽看上去疲惫不堪,却藏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迫不及待地分享了当志愿者的第一条朋友圈:“静默之中,我也不闲着,就地参加抗疫,为打赢这场疫情歼灭战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先生很珍惜这份志愿者工作,他每天早出晚归,有时早上5点就起床和其他人换岗。回家后随时关注志愿者微信群,生怕错过小组组长分配的新任务。他每天第一时间在业主微信群里分享本地最新新闻信息,反复提醒居民不信谣不传谣,做好防护工作。对于业主群里的疑问、牢骚,先生一一耐心去解释、去安抚,令我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现在先生做志愿者已10多天了,这个平素在家里连碗都难得洗的男人,每天在新的岗位上乐此不疲地当“守门员”“搬运工”“清洁工”“情报员”。他还利用工作间隙,拍视频参加重庆市电视艺术家协会发起的“艺”起战疫、共克时艰视频征稿活动。用他自己的话说,要服务抗疫大局,与社区居民群众同呼吸、共患难,携手构筑起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前几天,一位朋友给我发来重庆市文艺家微信公众号的链接,里面有一篇报道了全市各区县文艺家在“疫”线的场景。朋友特意将其中一张照片圈了一道。我定睛一看,正是先生在小区当志愿者的照片。旁边备注:“市视协会员,开州区电视电影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沈泽峰在文峰街道参与疫情管控值守、核酸采集、小区生活物质保供转运等工作。”那一刻,我真为他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