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正确的、富有强大内聚力的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作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深层汲取了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精华,在古今中西纷繁复杂的思潮格局中独树一帜地构筑起了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征程中探索形成了一套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总的世界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人们在实践活动和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有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根本观点,它为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理论基础, 为人们评价现代化国家建设成效提供意义框架, 为人们变革国家治理制度体系提供理想图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从中国实际出发,彻底打破西方狭隘偏见,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形成了一套实事求是、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世界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根本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生机活力
兑现对人民的价值承诺与伦理关切,体现在党和国家的一切事业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贯穿着“人民”这条主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以人民为中心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不竭动力和理论源泉。中共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实践方法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路径依据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中共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现代化”概念虽然起源于西欧,但现代化过程却遍及全世界,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全世界。无论是现代化的理论基础,还是现代化的实践过程,都不能局限于地理上的西欧,更不能限制在文化上的西方,而应当从全人类共同价值视角寻找文明互通的钥匙,探索现代化的丰富内涵。部分西方学者关于“现代化”概念的解释,往往陷入充满误导的“二分法”:西方与非西方、文明与野蛮、全球与地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往往被简化为从野蛮的、非西方的和地方性的概念之中解脱出来的过程。有人还错误地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甚至“美国化”,有意无意地以对西方的想象来“规训”中国的实践,往往是东施效颦、削足适履。
从现代化概念外延上,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拓展了现代化边界,彻底破除了西方对现代化概念的话语垄断。现代化不能也不可能基于少数几个国家的历史实践而形成的一种固定的、绝对的模式,它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和话语体系。现代化过程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不断互动、相互塑造的过程。从现代化发展方式上,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拓宽了现代化道路,彻底破除了西方“历史终结论”神话。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当今世界,使科学社会主义重新焕发蓬勃生机。
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我将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勤奋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斗争本领,在社会科学和教育战线上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作者系九三学社重庆市委会副主委,西南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地方立法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