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嗑声”里解民生
从“唠嗑声”中把事情听清楚,在“拉家常”中把问题问明白,以“好商量”达成协商共识,真正把群众想办的实事办好,把群众想解决的难事解决好,这是丰都县政协搭建“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探索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生动实践。
截至目前,该县政协共开展“渝事好商量”协商活动30多次,参与人数达1200余人次,在反映基层呼声、化解矛盾纠纷、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切实在协商中共解民生。
搭平台:群众“说事” 委员“找事”
缺少休闲娱乐区域,是丰都县沙湾片区老人的一块“心病”。“太阳大,我们还能自带桌椅,找个阴凉的地方凑合,下雨就没法出来了。”家住沙湾片区的胡大爷平时没少向社区工作人员“唠嗑”。后来,该县政协委员陈莛铨、孙应绍等在调研中也收集到这一情况。
今年以来,丰都县政协积极搭建“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让群众通过平台“说事”,让委员到平台上去“找事”,力促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5月,该县政协“渝事好商量”首场专题协商会举行,沙湾片区移民广场文化长廊及议事亭修建被列入协商议题中。这件涉及2107户群众休闲娱乐的“大事”被有效推进。如今,移民广场文化长廊已通过设计,预计12月底完工投用。“等修好后,我们就有休闲娱乐区域了,政协委员为我们化解了‘心病’。”胡大爷笑着说。
聚合力:“民生事”大家谈
瞄准民生事,出实招、谋实效,解民忧、暖民心,这是丰都县政协推进“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建设的一贯思路。
5月26日,在丰都县政协高家镇政协委员工作站内,政协委员与该县琢成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代表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围绕“修建琢成学校至场镇便民路及安装路灯”开展了一场“渝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我希望今年就能把这条路修好”“建设场镇便民路,最好不占用村民土地”“要加装沿途路灯,还要修建栏杆保护路边庄稼”……协商会上,大家像“唠嗑”一样,表诉求、出主意,很快就将解决措施定下来。
“没想到通过唠嗑表达诉求,部门干部不仅听了,还现场回应并形成了解决方案。”第一次参加协商会的高家镇居民范先勇对这种多方共话的方式连连点赞。
成体系:“31+N”织密“协商网”
三五套桌椅,委员、群众、部门“围一圈”,群众讲诉求,委员给建议,涉事单位作回应,沟通交流协商,得出解决方案。在这其中,协商便是关键。如何让全县的“渝事好商量”协商活动更好落地?今年6月,丰都县政协印发了《开展“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
不仅如此,为方便协商活动开展,就近、就事、就类别协商,丰都县政协全面加强“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建设的组织领导,组建31个“渝事好商量”委员工作站,含30个乡镇(街道)委员工作站、1个工商联界别(工业园区)委员工作站,分别由担任政协委员的乡镇(街道)领导、县工商联负责人任站长,工作站成员综合考虑委员的居住地、单位所在地、界别特色、职业特点、专业特长等因素,科学合理进行配置,有效拓展该县基层委员和群众参与协商工作的平台载体。
“我们以31个‘渝事好商量’委员工作站为基础,搭建乡镇(街道)、园区‘渝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及若干个村(社区)级协商议事室,让群众的困难‘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丰都县政协主席向文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