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2年12月0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乡村振兴公益宣传 打开洞坪村的“幸福密码” 打开洞坪村的“幸福密码” 打开洞坪村的“幸福密码” 打开洞坪村的“幸福密码”(配图) 打开洞坪村的“幸福密码”(配图) 打开洞坪村的“幸福密码”(配图) 打开洞坪村的“幸福密码”(配图) 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人居环境改造提升的几点思考

版面翻页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乡村振兴公益宣传
04

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人居环境改造提升的几点思考

□ 作者 李传宏

人居环境改造是乡村建设重要内容,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生动实践。通过观察了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部分乡镇、村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实际做法,特别是我所驻的龙池镇洞坪村具体做法,对乡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提几点建议:

避免“千村一面”,坚持因地制宜,土野融合,促进人居环境生态化。坚持因地制宜,土野融合,既体现本土传统建筑及其人文环境自身特色,又体现本地自然生态环境绿的底色,注重依山傍水、被林照田、顺路映绿。如洞坪村,可按照该村“一山一河一路”自然生态布局分别施策,围绕乡村旅游和康养发展,大小茶园两个自然村配套完善设施,推进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一体建设;运用20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打造田野中有村寨、村寨中有田野的乡村景观;结合县委“通道三化”工作要求,打造错落有致、富有特色、高质精品的人居环境靓化典型。

防止“千家一面”,坚持因户制宜,野俗融合,促进人居环境健康化。坚持因户制宜,按照居住及其环境功能需求,特别是原生环境、生态饮食、生产生活、伦理习俗、社会交往等各种不同需要,在设计和实施传统民居及其环境改造建设时充分尊重住户意见。如洞坪村坪上组大量村民以从事建筑业为多,房屋以洋房为主,对人居环境改造提升标准和质量更高,但应坚持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功能完善、费省效宏的改造提升路子,做到美其境、安其居、甘其食、乐其俗、健其体。

克服“千人一面”,坚持因人制宜,古潮融合,促进人居环境品质化。品质应当是个性化的而不是普适大众的,但品质内涵既离不开“古”也离不开“潮”,需要古潮融合。应坚持因人制宜,激发干部群众对品质要求的内在动力,满足不同人群在人居环境改造提升中“面上有风景,点上有盆景”“居住有品质,出行有气质”的要求,充分发掘各种优势资源,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消除“异俗一面”,坚持因俗制宜,俗潮融合,促进人居环境信息化。坚持因俗制宜,将乡村人居环境提升融入当地文化元素。积极主动传承优秀文化基因,进一步发掘提炼居住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打造文化特征鲜明的休闲农业产品,开展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注重家风家教传承建设,提升乡村文化品位。推进俗潮融合,充分考虑秀山“吊脚楼居住文化”“花灯文化”等乡土民俗文化在不同乡镇、甚至不同村的差异,突出优势,多元融合,承载于建筑,展示于环境,体现于日常。还可以依托信息网络技术平台,推进乡村建设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防范“四季一面”,坚持因时制宜,野古融合,促进人居环境优美化。坚持因时制宜,突显四季特色,提升自然美和生态美。绿化美化要做到与自然气候相宜,与四季更替相合,与时节月令相应。做好政策引导,通过“绿色家庭”“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示范引领村民建设宜居环境。通过传统“节气”与人居环境改造提升相结合,保持田园、果园、菜园的四季常新。坚持野古融合,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两相利不相害,或者主动趋利避害,促进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建设。

(作者系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政协二级巡视员、洞坪村驻村工作队队员)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