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时节,漫步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太原镇区阳村田间小路,泉水鱼都、宴溪沟等景点映入眼帘,萌宠、耕牛等文化造型新颖别致。曾经的偏僻小山村,如今处处是景。12月13日清晨,一阵阵爽朗的笑声打破了田间的宁静,在区阳村油菜基地里,十几名村民正在为明年的五彩油菜田布线并移栽幼苗。打造“五彩油菜”这一想法,源于彭水县政协委员、太原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石海江的一个建议。
近年来,区阳村依托本村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稻种植,逐步建设起覆盖全村的千亩优质稻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该村充分结合自然风光、非遗文化等优势,走出“农业+文化+旅游”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区阳村的变化,离不开彭水县政协的大力助推。
今年年初,石海江在经过长时间调研并汲取各地先进经验后,建议区阳村围绕“历史变迁·追寻岁月”主题,积极培育文旅融合产业。于是,区阳村深入农户家中收集了部分老物件、农事工具,建起了农耕印象室,让这些东西活化乡愁记忆,同时将乡村研学引入其中,开发围绕鱼、稻、文三个方面的研学课程,前后探索式开展“研学+团建”活动5场次,吸引不少游客,带动周边农户销售农产品。区阳村由此迈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坚实一步。
在此基础上,区阳村依托文化底蕴和资源禀赋,积极打造“稻田公园”,并以“研学旅游”为切入点,突出区阳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同时,该村通过制作“稻田画”、开通“小杨驻村”抖音号等新媒体账号,吸引游客打卡游玩,实现了“产区”变“景区”。
后续如何打好“农文旅融合牌”?今年8、9月份,彭水县政协科教卫体文史委和县政协常委们先后组织两个调研组深入太原镇区阳村,让大家在田间地头积极建言献策。“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创新文化设施、符号,培训强化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充分吸收与利用非遗文化传承,探索深化研学游活动”“因地制宜健全和完善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农家乐等公共设施,继续在强化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出文旅融合效益”……一个个意见建议打开了当地发展的思路,也让村民们有了更多的盼头。这些建议被太原镇、区阳村在工作中充分吸纳。
谈及下一步打算,区阳村驻村第一书记杨聪说,接下来将探索实行村社分离,将产业发展与行政管理进行分离,成立旅游公司及团队来发展农旅产业;在政府稻田综合体落地之前,利用邮储银行产业帮扶资金打造研学基地及稻田综合体,结合研学基地、稻田综合体实施营销推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