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0公斤!今年冬天,咱们的红苕、白萝卜、包心菜、小白菜、芹菜又丰收了!”长寿区精神卫生中心5A级“渝馨家园”项目成功通过验收,标志着该中心人文关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长寿区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了通过实施全民全周期健康管理等“3113”项目攻坚行动、建设中国生命科学城的战略目标。精神卫生是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长寿区精神卫生中心在全市率先组建“六部一基地”,成功创建5A级“渝馨家园”项目并通过验收,不断强化人文关怀力度,提高社会认知程度,努力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多元辅助 圆精神障碍患者“就业梦”
“在这里,我感觉像在家里一样。”近日,在长寿区精神卫生中心,曾红(化名)手脚麻利地将一份份餐食发放到其他病友手中。来自农村的他因自身精神缺陷无法就业,如今,他通过该中心挂牌成立的全市首个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顺利成为一名送餐工。
送餐工、保洁员、护理员、农场工、阅览室管理员……该中心开设60多个辅助性就业岗位,已帮助多名精神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据了解,该中心积极探索开展农疗、工疗、娱疗等多元化康复治疗手段,组建“六部一基地”(即六个辅助性就业部和一个占地14亩的农疗基地),结合中医经络导养操、球类室外康复运动及手工串珠、绘画等室内康复活动,打造一患者一方案,助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该中心还采用“安置—培训”的方式,协助出院后症状稳定的精神疾病患者支持性就业,帮助其提升技能和收入,开拓就业机会,增强自信和自我认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2022年4月起,连续6个月保持全市“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综合评分”第一名。
从“心”关怀 提升市民就医体验感
火红的灯笼、五彩的气球、写满了心愿的卡片,在长寿区精神卫生中心娱疗坝的桂花树上随风轻舞。一年一度的医患联欢会正在上演,这是长寿区精神卫生中心为住院患者送上的新年礼物。
“平时我们也会开展一些适宜的竞技比赛,丰富他们的住院生活。同时,我们成立了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立了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开通了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努力关注住院患者及全区群众全生命周期心理健康。”长寿区精神卫生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长寿区精神卫生中心联合区残联开展党建联建,不时为患者送上文化和精神大餐。
扩建园林式娱疗坝,改建芳香四溢的荷花池,增植草坪、树木,建设廊亭……从细节入手,倾听患者心声,用心用情护理,提升患者就医幸福感。据了解,投资2.6亿元、占地70亩的长寿区精神卫生中心二期项目已纳入长寿区“3113”重点项目,建成后将拓展老年病、心理健康服务,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环境。
延伸服务 织牢精神卫生“护心网”
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比战胜疾病更为艰难,他们不仅要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还要同外界的各种干扰作斗争,常常会出现退缩、害怕等情况。“同伴支持”活动的试点开展就是一项延伸的服务。
2022年9月21日,30名恢复良好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早早来到长寿区晏家街道文化服务中心,通过筛选和评估,顺利成为长寿区晏家街道试点的第一批“同伴支持”辅导员和同伴。心理课、健身操、手工制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组活动,帮助同伴之间建立起互助的支持网络。开展试点工作至今,来参加活动的患者积极性越来越高。
长寿区精神卫生中心固定精神科医生对口帮扶基层单位,每年两次对全区重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排查评估,每年至少4次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督导检查,定期对基层精防人员进行服务能力培训。在做好应急心理救援、心理危机干预的同时,还针对困难群众,免费送医送药到家,不断提升人文关怀服务品质,织牢精神卫生“护心网”。
下一步,长寿区精神卫生中心将不断加强防治体系建设,提升社会认知度,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努力拓宽精神障碍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道路。
(经本辉 李小林/文 长寿精神卫生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