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在重庆市铜梁区虎峰镇,涪江支流小安溪河蜿蜒而过。
之前,伴随着镇上6家造纸厂内日夜轰鸣的机器声,以及泛着白沫的河水,小安溪成为了承载污染负荷最重的河流,水质一度为Ⅳ类、Ⅴ类。
“关停转改6家纸厂”,加大城镇生活、工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一系列综合铁腕治污,迎来了如今小安溪河清水流淌、水鸟嬉戏,河畔两岸的生态廊道让群众享受着青山绿水带来的“生态效应”。
小安溪河的美丽“蝶变”是重庆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的缩影。2022年,重庆不断深化流域综合治理,强化重点领域攻坚,进一步深化区域协同治理,川渝携手联防联治,纵深推进两地水生态共建共保,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持续保持为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高于国家考核目标1.3个百分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在重庆徐徐展开……
流域综合整治:强化区域协同治理
流域综合整治是重庆着眼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一环。
隆冬暖阳,走进花溪河绿道,河岸绿草青青,在阳光照耀下焕发出勃勃生机。蜿蜒的绿道向着河岸边延伸,伴随着清晨的微风,让人流连忘返。
花溪河是长江右岸一级支流,过去,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花溪河两岸污水严重超排,旧有管道逐渐无法满足污水处理需求,河流污染日益严重,整治花溪河迫在眉睫。
为全面消除花溪河下游河段的黑臭水体,使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IV类及以上标准,有效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巴南区对花溪河中下游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水环境整治工程、水生态整治工程、水环境治理配套工程、智慧水务工程等4个方面,共22个大项目、300余个子项目。
“我们通过开展花溪河综合整治,修复河道本体、重构水岸功能、重建水域关系、重塑水岸生活、重造多元生态,切实把原黑臭水体打造成为清澈灵动的生态河流、生机盎然的绿色河岸、舒适宜人的都市庭院,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还给市民一个‘天更蓝、水更绿,人更美’的生活居住环境。”巴南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流域综合整治是一项统筹协调、水岸同治的复杂工程,更是一项需要区域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龙溪河流域综合整治便体现了流域区域协同治理的特点。
龙溪河是长江北岸一级支流,河长221千米,流经梁平、垫江、长寿三个区县。20世纪90年代,龙溪河沿岸的造纸厂、养殖场等的工业污水流进了河里,沿岸集镇生活污水也直排入河。
为了给龙溪河刮骨疗伤,梁平区政府采取了河道清理、铺设沿河生态袋、种植水生植物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同时,当地政府还重点推进了梁平龙溪河流域PPP项目工程,新建了一批雨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和居民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站。此外,梁平区还和垫江、长寿等地签订了龙溪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进一步推进跨行政区、上下游、左右岸的联动协作。
系列措施见成效。根据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监测,梁平龙溪河的水质平均值已达到Ⅲ类,达到了水域功能要求。
2022年,重庆印发实施《重庆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系统推进流域保护修复。印发贯彻落实第4号市级总河长令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常态化巡访暗访、流域综合治理、水环境联合执法。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将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保障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系统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河湖库协同治理,不断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开展小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建成一批美丽河湖。
能力提升建设:智慧赋能科学防治
一根长长的导管深入河中,重庆市江北区金家河院子水质自动监测站利用自吸泵等仪器设备,每一小时采集河水样本。
“站点配备了水温、溶解氧、pH、浊度,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共9项监测指标。”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水室副主任白一力介绍,它见证了该断面水质由Ⅴ类提升至稳定Ⅲ类,远远超过考核目标这一过程。
站点监测到的数据将会同步至重庆市水质自动监管平台,一旦水样中某一数据产生异常,对应区县工作人员便能及时发现,追根溯源,摸清污染源头。
白一力告诉记者,在这样的监测系统下,他们能够及时掌握断面水质状况及变化规律,实现水污染的预警、防治和溯源,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金家河院子站点,只是重庆市水质监控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之一。
重庆全市共有市控监测断面164个,目前共有98个断面已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均具备5项水质参数和4项污染物指标的实时采样分析能力,24小时实时自动监测、上传数据。
此外,2020年9月,重庆市水质自动监管平台上线,与监测数据开始“打配合”,通过实时采集、传输、储存、展示、共享,实现对市控水站的运维管理、质控管理、数据综合应用等功能,实现对水质的动态趋势分析,污染状态的动态研究,有效加强区域管理,为水环境治理和改善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在重庆,正织密的不仅有水质自动监测网络,还有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管网。近年来,随着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污水管网的持续织密,重庆污水处理能力及河流水质正稳步提升。
梁滩河畔,运行中的西部(重庆)科学城白含污水处理厂,圆形水池内隐隐传来水声,污水经过沉淀、砂滤、监测等程序,出水水质将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这也是重庆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最高标准。
目前,重庆已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902座。此外,建设污水管网3.1万公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66座,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不仅如此,还完成4.5万公里管网精细排查,基本摸清管网底数并同步推进改造建设。
“接下来,重庆将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对进水的需氧量浓度低于100mg/L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实施‘一厂一策’管网建设改造,深入推进‘厂网河’一体化改革。”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将全面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达标改造,进一步提升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建立防止返黑返臭长效机制,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聚焦重点领域:统筹源头防控和末端治理
污染在水里,根子却在岸上。
小小的入河排污口成为阻断污染进入河里的一道重要防线。
渝北区是重庆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但同时也有大面积的农业地带,入河排污口不少受到农业面源的污染。
渝北区洛碛镇青木村沙公溪南入河排污口就是如此,根据渝北区生态环境局的溯源排查,主要污染源为排污口上游约200米的一养猪场,次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污染、鱼塘排水、分散的农户生活污水、农户分散养殖等污染,水质为Ⅴ类。
2019年开始,为彻底解决渝北区入河排污口的问题,渝北区累计投资183万元,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提质等系统治理方案,对包括沙公溪南入河排污口等在内的养殖污染等问题进行治理。
渝北区生态环境局还在沙公溪入河排污口安装了标识牌和在线监控设备,实时掌握沙公溪南入河排污口水质状况和接受群众监督。目前,该排污口水质已由Ⅴ类水质改善至Ⅲ类。
2022年,重庆制定实施《重庆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监督管理工作方案》,编制印发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及溯源等技术规范,组建专家团队开展技术帮扶。目前,三江干流4012个排污口全部完成监测、溯源工作,整治率达到80%。
正如沙公溪入河排污口整治,整治的不仅仅是小小的排口,更是背后牵扯的各类污染。近年来,重庆以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为抓手,统筹源头防控和末端治理,巩固深化工业、生活、农业农村、船舶污染整治。
目前,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重庆已全面完成“三磷”专项排查整治任务,滚动实施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全市工业园区全部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全市化肥使用总量连续5年递减,农药使用总量连续10年递减,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面积9万余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9%。此外,还在全国率先提出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理念,2900余艘重庆籍船舶全部实现“零排放”。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将把全市河湖划分为22个管控单元,推动长江流域重庆段按单元精细化分区管控,全面强化河长制,加强上下游联动和部门协同。深化工业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工业园区污染治理、“三磷”行业整治等专项行动。加强在“锰三角”范围内的锰污染和铅锌矿污染整治。扎实推进农业面源、船舶、尾矿库等污染治理工程。划定河湖岸线保护范围,严格落实岸线空间管控,推进长江岸线生态修复。
跨界河流联防联治:川渝携手纵深推进水生态共建共保
嘉陵江的一级支流南溪河,是川渝间的一条跨界河流。发源于重庆市合川区二郎镇超英水库,于四川省武胜县清平镇南溪口注入嘉陵江。
早些年,南溪河流域内场镇生活污水直排、垃圾乱倒、畜禽养殖粪污乱排、农药化肥滥用等污染源突出,导致水质长期处于V类较差标准。
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合川区与武胜县共同制定“共筑嘉陵江流域绿色生态屏障三年联合行动计划”,启动了包括南溪河在内的“一江四河”联合整治。通过两地常态化联合巡河,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发现、协调处理跨界河流污染源问题,同步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着力改善河流水环境,南溪河国考断面常年保持地表水Ⅲ类水质。
从几年前河水污浊不堪到如今清澈见底,南溪河的改变是川渝携手加强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重庆已与鄂、湘、川、黔4省建立了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同时,川渝还共同编制实施铜钵河、琼江、大清流河流域联防联治方案,共同投资推进实施铜钵河、琼江流域115个治理项目,试点推动跨界河流“一体化”治理。此外,还联动督察推动新盛河34个水环境问题整改,建立了长江、濑溪河川渝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渝两地将继续深化污染共治,在长江、嘉陵江一级支流开展水环境治理试点示范,加快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统筹规划建设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推进水域“清漂”联动,推动毗邻区域符合条件的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设施共建共享。加强环境共管,完善跨省市水体监测网络,建立上下游水质信息共享和异常响应机制,开展联合巡河,加强工业污染、禽畜养殖、入河排污口等协同管理,建立完善饮用水水源地风险联合防控体系。
(程竹青/文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