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艾珍品科技(重庆)股份有限公司:小艾草变“富民草”
华艾珍品科技(重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艾公司)立足三峡库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野生艾草资源,立足小艾草、着眼大健康、发展大产业,将高山野生艾打造成富民艾、健康艾和品牌艾,走出了一条农文旅养融合发展的新道路。
立足利农为民打造 “富民艾”
“种植艾草只需要简单除草、施肥,无需打药,也没病虫害,比种粮食要简单些”,2022年7月24日,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歧山村2组的王勇收割第一茬艾草时满怀信心。
2022年2月,王勇将种植魔芋的250余亩土地转种艾草,耙地、起垄、育苗、除草等每一道工序,他都亲自带领工人操作。第一茬艾长势喜人,艾叶肥厚,杆子粗壮,高的有2米多,第一茬艾就给他带来了好收成。
清水土家族乡海拔千余米,野生艾草种类多,质量较好,每年至少可采收二茬,华艾公司在龙缸景区歧山草场培育、试种野生艾草千余亩,采收干艾叶500余吨,每公斤6元保底收购,歧山村艾草可收入300余万元。
2021年至2022年,华艾公司依托三峡库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秦巴野生艾草资源,先后在云阳、开州、彭水等地发展高山优质仿野生艾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5000余亩,带动周边区县乡镇农户种植艾草10万亩, 培植库区富民新产业,让小小艾草真正成为村民们的“富民草”,户均增收万元以上。
华艾公司秉承服务社会、回馈乡邻的理念,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大户”模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五个自有基地每年向农户支付土地租金117余万元,为周边70余名农村留守妇女、老人提供就近稳定的就业岗位,提供临时用工1800余人次,年人均收入5万元以上。
立足融合发展打造 “健康艾”
当前,“大健康”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本草纲目》记载:“艾叶能灸百病”。近十年艾草产业年均增速16.7%,2020年全国艾草产业总产值395亿元,成为国内第一大中药材产业链。发展艾草产业具有广博的药理渊源、广泛的文化根基、广大的受众群体、广阔的市场潜力。
华艾公司作为目前重庆艾草产业的龙头企业,正茁壮成长。公司致力于艾草的研发、种植、加工、销售、艾灸、研学等全产业链开发,走农文旅养融合发展道路。
聚焦科技化、开展技术创新——
华艾公司与中科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等合作,组建创新团队,在新品种选育、艾灸产品开发等方面展开技术攻关,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基地。深入开展校地合作,与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组建创新团队,搭建创新平台,在艾草产业基因功能研究、专用新品种培育应用、专用定制艾灸产品开发等方面展开技术攻关。公司在创新平台建设、基因功能研究、新品种培育、智慧农业服务体系、智慧农业物联网体系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聚焦标准化、发展产业基地——
公司依托三峡库区秦巴山“神奇的纬度”——北纬30°的独特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秦巴山野生艾草资源,在云阳县、彭水县、开州区等区域,因地制宜,打造优质野生高海拔标准化艾草种植基地5000亩。
聚焦智能化、建设加工中心——
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湖北省蕲春新型灸具加工中心、云阳艾枣园智能化加工中心、古法加工车间,生产20余个泡、灸、贴、食等全方位艾草高科技产品,其中艾灸床、艾灸凳正申报国家专利,产品畅销重庆主城、沿海等区域。
聚焦融合化、建设大健康艾枣园——
公司借助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发展机遇、龙缸5A级旅游景区自带流量与高海拔休闲康养优势,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艾枣园打造三产融合核心示范区,集艾草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康养体验、科普实训、特色餐饮、休闲观光等功能一体,深化拓展艾草全产业链,成功打造了“芸阳徐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示范品牌。
基地成功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国家2A级景区等称号;公司董事长徐靖雯获评“重庆最美巾帼建设者”“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2019年12月荣获“民建中央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2022年3月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华艾珍品科技(重庆)股份有限公司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