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3年01月1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奋进新征程  建设新重庆  展现新作为——2023重庆两会特刊 重庆:蓝天白云入画来   “气”质出众更出彩

版面翻页
奋进新征程 建设新重庆 展现新作为——2023重庆两会特刊
09

重庆:蓝天白云入画来 “气”质出众更出彩

朦朦薄雾间,地铁六号线从隧道口疾驰而出,蓝天、晨曦、云山、雾海、列车……宛如仙境一般的画面,吸引着无数重庆市民争先拍照打卡。

近年来,重庆天气质量的持续改善,“蓝天白云”成为了重庆市民安心畅快,呼吸共融的生活日常,“新鲜”的空气让整座城市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气”质出众更出彩。

这都得益于重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根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的统计,2022年,重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2天,同比增加6天,无重污染天,评价空气质量六项基本指标连续三年达标,圆满完成年度空气质量目标任务。

“人工+科技”双管齐下 污染无所遁形

秋冬的涪陵,瓜果飘香,正是市民制作传统腌菜的季节,大街小巷,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然而,露天焚烧、违规排放等情况也时有发生。

为了守护蓝天,涪陵区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也开始了每天的走访和巡查,与日常巡查不一样的是,如今的工作有了更多的“科技感”——一架架无人机腾空而起,穿云破雾间,一片青绿呈现在镜头里,镜头向下,在水渠沟壑之中,暗管探测仪无惧黑暗,在一束束曙光中探测出了污染的源头……

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钢铁战士”为污染防治提供了科技助力,“我们可以从高空中快速寻找焚烧点,可以通过探测仪查出泄露点。”涪陵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迎战今冬明春大气污染,涪陵区专门成立了检查组,他们深入企业生产车间一线,细致核查生产车间产污环节、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查看DCS系统、在线监控设备,核实企业排污许可证基本信息、环境管理台账记录、执行报告和自行监测等。

这如同“体检式”的检查,是生态环境部门全面掌握污染源情况,确保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管有效方法,并且在重庆全市逐步推广和运行了起来……

“晏家街道附近发现三甲基环己烷异常高值,凤阳街道附近发现二甲苯异常高值……”在近期开展的一次走航监测中,长寿区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发现辖区内局部区域的特征污染因子浓度出现异常,随即将异常信息交给长寿区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支队查办,一个污染源头被精准地查找了出来。

高科技的VOCs走航车内部载有大型精密仪器,收集大气污染物数据上传至云端进行实时分析,可实现边走边测,如今,这样的“科技”车早已在重庆各个区县实现了常态化监测,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介绍,VOCs走航车既能说清污染成因、污染来源、污染趋势,也能起到及时发现和锁定污染源的作用,在大气污染防治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走航监测提供的时间、异常区域位置、污染因子等信息,长寿区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迅速响应,通过筛查异常区域位置周边企业的生产工艺、原辅材料成分、昼夜生产情况等,发现两家企业可能为特征污染因子的源头,为查实情况,执法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夜间执法。

事实上,这也成为了长寿区生态环境局的工作常态,通过围绕“重点区域、重点时间”开展走航监测,实现了辖区内污染源及时预警、及时发现、及时研判、及时处理的全方位精细化管控。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紧紧依靠大数据、高精尖监测设备、智能识别监控等技术手段和专业技术力量,平战结合精准攻坚。通过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大气超级站诊断分析平台每日会商研判空气质量形势,9次启动污染预警,并对每次污染过程开展事后污染成因及应对情况评估分析;专业机构抽测工业企业等5000余家次;通过激光雷达扫描、走航监测等技术巡查106次,发现污染高值区156个;利用高空瞭望系统发现露天焚烧、扬尘污染1.3万余个;通过大气污染防治信息系统发送错峰生产信息307万余条;组织2支专家队伍分别对污染成因典型的梁平、永川进行驻点跟踪技术指导,组织专业团队对水泥、工业涂装、家具和印刷等重点行业治污进行把脉并形成精细的技术指导细则。

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各地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及相关部门的历史使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如今,在各项“科技”的加持下,重庆各个区县的空气质量指标全面持续向好,确保了重庆“气质”出众。

“创新+开拓”两手推进 把控源头污染

科技的更新是为了城市的日新月异,在这条创新的道路上,重庆两江新区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赶在冬天来临之前,10月底,两江新区轨道大竹林公交车站内,4台崭新的8.5米纯电动车投入1619公交线路开始营运,每辆车的最大承载人数由29人提升至82人,让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的企业员工通勤更加方便了。

事实上,交通污染一直是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车,不仅可以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约束,还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统计显示,重庆中心城区约83%的氮氧化物、28%的挥发性有机物都来源于燃油车排放,尤其是柴油货车,以及搅拌车、牵引车等工程车辆的尾气排放。

2022年,两江新区加大重点领域新能源车推广力度,现在已有60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搅拌车、牵引车投用,替代原有的燃油车辆。

“尤其是公交车,如今已全部实现了电动化。”该负责人介绍,根据行业专家测算,每减少使用1升柴油,就相当于减少2.63吨二氧化碳排放;一台新能源重卡替代一台柴油重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76.9吨,照此计算,今后每年两江新区都将减少2万吨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

如果说创新是基础,开拓则让城市向未来发展迈出了坚定的步伐。两江新区在实现公交车全部电动化后,2022年10月,重庆交通开投公交集团两江公交公司的6辆氢燃料974路公交车也正式投入运营。与纯电动公交车相比,氢燃料公交车更是具有零排放的优势。

据了解,与传统燃油、纯电公交车相比,氢燃料公交车的工作原理有所不同,氢燃料转化过程中无机械损耗,能量转化率高,产物仅为电、热和水蒸气,无其他污染性排放物存在,属于环境友好型燃料,有利于保护环境。

电动车充电速度慢一直是一大顽疾,而加氢在这方面就快了很多。加氢站位于两江大道上,氢燃料公交车燃料加注方式与燃油车加油的方式类似,通过加氢口将燃料输入到车辆内置的储气瓶中,燃料加注时间约为15-20分钟,相比电动车3-4小时的充电时间大幅降低,且续航里程更长,可达到400余公里,有效提升了公交车的运营效率。

实际上,早在多年前,两江新区就开辟了“氢能”战场。位于两江新区的上汽红岩是国内最早批投身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的商用车企业,其氢能重卡已被多个氢能示范城市列为推荐车型,并将在未来4年逐步落地超10000辆。2022年8月,杰狮H6氢能重卡成为上海首批燃料电池重卡示范应用车辆。红岩杰狮H6氢能重卡是上汽红岩在新能源领域的全新力作,其载有捷氢科技研发的大功率氢反应堆系统,可满足多场景工况运输需求。

从创新与开拓中,似乎能瞥见未来城市能源发展的新途径,而改变也仅仅只是冰山一角,根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的统计数据,2022年,重庆全市完成年初下达的以老旧车淘汰和纯电动车推广、挥发性有机物和工业炉窑深度治理、施工扬尘监管、餐饮油烟和露天焚烧管控等为重点的52条2000余项任务。其中淘汰老旧车8.4万辆、推广纯电动车8.5万辆、新增高污染燃料禁燃区17平方公里,这3项工作累计量均已基本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此外,重庆还查处超标和冒黑烟车辆2.7万余辆,完成102家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等深度治理、1900余家中小微企业整治,督促669家重点排污企业稳定达标运行,创建和巩固862处示范工地(道路),制止露天焚烧和整治整天烧烤9000余处等,这些都是从源头狠抓工程减排的具体措施,也是城市向未来发展的集中体现。

“协作+帮扶”凝聚力量 川渝共筑屏障

川渝一衣带水,共饮一江水,同享一片天,近年来,川渝天空的“颜值”更高,呼吸的空气更清新,幸福感更是一年比一年强。

实际上,川渝两地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工作开展都离不开互相之间的帮助与协调,凝聚工作合力,也是川渝地区早已形成的共识。

在两地空气质量改善的背后,是川渝共同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紧密协作。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化川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快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有利于筑牢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0年4月,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共同签订《深化川渝两地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协议》,迈出了川渝两地大气污染防治联动的第一步。2020年5月28日,川渝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第一次会议在重庆市永川区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两地联合印发《2020年打赢蓝天保卫战联动帮扶工作方案》,在毗邻区域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交叉帮扶和联动执法检查。

2021年1月,两地联合召开了川渝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视频会议,推进臭氧和PM2.5污染协同连片治理。在《四川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办法》中,专章规定加强区域协同,从立法层面明确两地要建立移动源污染联防联控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应急联动机制,共同强化区域移动源污染管控。

2021年8月,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川渝地区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工作的通知》,为全国首个跨区域跨部门联动,推动“两高”行业有效压减过剩产能,提高绿色生产水平,加快实现减污降碳的区域。《通知》要求川渝两地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强统筹谋划,有序组织错峰;水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结合水泥企业协同处置、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兼顾能耗水平、产品品种等因素,在春节、酷暑伏天、雨季、重大活动和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期间联合开展错峰生产工作,协同减少污染物排放,共同改善大气环境空气质量。

2022年,与四川共同商定玻璃、陶瓷等2个行业地方排放标准,协同修订并发布《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作为川渝大气协同治理的桥头堡——永川区积极参与了多项川渝生态环境联合督导帮扶工作。“我们与江津区已经连续三年联合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泸县开展川渝毗邻地区大气污染联合督导帮扶工作。”永川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督导帮扶期间,对涉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排放的工业企业和餐饮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不仅提出了21条整改要求,还帮扶企业规范管理,共同推进川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

两地的共同防治固然重要,但通过协同治理形成的“赶超比拼”精神,更让两地各自努力共同奔赴巅峰,形成了良好的默契和氛围。

2022年,重庆两次调度各区县制定并实施“一区一策”,市政府督查室7次对13个区县进行专项督导,强力推动系统治污。

作为主管单位,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党组安排8个局领导带领36个强化帮扶组实施为期2个月不间断的跨区交叉检查,取得春季大气只超标5天的历史最好成绩。同时,市级有关部门强化对本行业、本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业指导,首次联合印发加强露天焚烧整治工作的通知,并由市级生态环境、住建、城市管理和农业等组成跨部门的5个综合督导帮扶组,合力督促强化攻坚。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还30余次对重点区以专题会、片区会、培训会等形式调度指导,3个督导帮扶组365天无休对重点区域各区开展常态化专业帮扶,现场指导企业2300余家次,累计帮扶解决问题5600余个。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定能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余常海)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