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际生物城:千亿新城正在崛起
五年,是历史长河中一朵微小的浪花,转瞬即逝;
五年,是人们脸上几根细小的鱼尾纹,生动俏皮。
五年时光,对重庆国际生物城来说,是打造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城市典范的五年!
悠悠五载,巴南区木洞,从以轻纺服装制造为主的传统工业园区,如今已转型成为拥有100余个生物医药项目、协议产值近千亿元的国际生物城!
近日,捷报传来——重庆国际生物城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国字号”的名片,对重庆国际生物城来说并不陌生。此前,这里已拥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高新区”这两张金灿灿的名片!
三张“国字号”名片花落于此,这在全市生物医药龙头园区是“独一份”。
新动能: 按下发展“快进键”
市政府量身定制《总体规划》《重庆国际生物城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支持重庆国际生物城建设生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地的若干措施》三大支持政策,成立重庆国际生物城建设推进工作小组……重庆国际生物城的发展,倍受市政府重视。
巴南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感和“开局即决战”的姿态,持续发挥重庆国际生物城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排头兵作用,围绕兴产业、建城市,做好“三生”这篇大文章,围绕“生物”擦亮“产业”名片,围绕“生命”打造“健康”品牌,围绕“生态”建设“环境”样板,并为此立下了“军令状”:加快建设长江流域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生物城。
目标催人奋进,发展加力提速。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重庆国际生物城马不停蹄,一路高歌猛进,按下发展“快进键”。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庆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创新始终是产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2022年,重庆国际生物城交出了一张怎样的“答卷”?
时间拨转到2022年5月27日,由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抗体药物研发中心在重庆国际生物城落成揭牌,其配备了抗体药物开发和中试生产的高端研发设备,可同时进行多个抗体药物品种的开发孵化、工艺研究和中试生产,标志着重庆抗体产品研发平台实现“零突破”。
“零突破”“唯一”“首个”……这些形容词,对于重庆国际生物城而言,是记录发展足迹的一个个缩影。
从无到有,一路高歌——创新药全市领跑,特色药填补国内空白。在研创新药物达到36个,17个创新药物进入临床,其中8个产品进入三期临床。特别是治疗银屑病的赛立奇单抗有望成为我市第一个自研单抗药物和首个“中国造”IL-17A靶点银屑病单抗新药,HPV九价疫苗、长效胰岛素、口服紫杉醇等一批产品实现国内领先。
破旧立新,乘势而上——五年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集聚项目100余个,协议产值1000亿元。加速构建以生物药为核心,以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为特色的“1+3+N”产业体系,是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度最高、项目最优、发展最快的产业园区。
全域向荣,多点开花——形成以智睿生物、博唯生物为龙头的生物制药集群,以全球领先的口服紫杉醇类抗癌药物龙头企业美国雅培克为代表的化学药集群,以植恩现代中药为龙头的现代中药集群,以钱璟康复为代表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竞相挺进,激活了重庆国际生物城的澎湃力量,为巴南乃至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由大变强,强链补链——搭建西部地区领先的生物医药创新平台,集聚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智睿生物研发孵化中心、宸安生物中试平台、美莱德动物试验平台等为核心的研发创新机构,形成从基础研究到成果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独占鳌头,捷报频传——智睿生物产业园是全市迄今投资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项目;博唯生物是全市唯一、国内产能最大的HPV疫苗生产企业,智翔金泰是国内抗体药物领域新晋“独角兽”企业,宸安生物是全市唯一、西部最大、国内前五的胰岛素龙头企业。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五年来,重庆国际生物城于变局中开新局,成为全市唯一的生物医药重点关键产业园、全市唯一“BT+IT”创新发展示范区、重庆第七张城市功能名片,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了主动、占据了先机,犹如风华少年,发展势能更加强大。
新战略: 精准绘制“强链图”
击鼓催征,如何排兵布阵?
重庆国际生物城提出,优化产业链、完善创新链、深化服务链、提升价值链。
“将进一步延伸‘1+3+N’产业体系的内涵,积极布局‘健康+’业态,包括健康+服务、健康+制造、健康+数字。2025年,基本建成为生物经济先导区,在研药械品种100个,企业数量达到300家,实现产值规模600亿元。到2035年,实现产值规模2000亿元。”
谋棋有招,落子有力。
翻开“作战图”,重庆国际生物城早已做足功课。
优化产业链——继续发挥在疫苗、抗体、胰岛素等领域的明显优势,加强布局细胞和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领域,依托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加速成果转化;与博唯生物、智翔金泰、宸安生物等龙头企业形成联合招商机制,推动包括跨国企业在内的链上企业加速落地;加快“BT+IT+FT”产业融合发展,抓住大数据与数字医疗的起步关键期,引进AI药物研发、类器官等药物研发平台,打造一批数字化工厂,推动医药流通数字转型,推进医疗大数据应用。
完善创新链——以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为核心,打造高峰湖创新生态圈,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综合体创新服务平台,形成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双强”格局;布局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国家远程医疗数据库等科学设施,引入大院大所建设分支机构、学院,以“揭榜挂帅”引进具有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团队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科学家;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立产医融合示范基地和医企对接工作机制,完善临床研究激励机制。
深化服务链——争取国家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及国家医疗卫生、检测、审评审批等机构布局国际生物城,引进专业人才,成立专家委员会,优化招商项目研判,为企业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开拓国际合作,深化国内合作,探索发展“研发飞地”,畅通国际医药供应链体系,支持医药电商、供应链、金融等跨界融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建设运营好中科院院所(重庆)生物医药专利池,智慧芽科创情报系统。
提升价值链——着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释放生态价值,提升产业价值。在优化生态上,开展育岛、护山、理水、营林、疏田,实现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在生活场景上,构建便利精准的公共服务网络,让实验室建在山林里,工厂建在花园中;在交通支撑上,构建“四网融合”的轨道线网,“两横一纵”的高速公路,“三纵七横”的城市干路,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品质,打造“高端人才举家迁来”“拎包入住”的优质环境。
新征程: 布好提质“新棋局”
“合兴智能、问创基因、珂蓝国际、宏冠医疗等11个项目投产投用。1至11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89亿元,同比增长50.15%,其中工业投资53亿元,同比增长13.7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5.38亿元,同比增长14.34%。”
“全市6大重点关键产业园考核中,国际生物城考核优秀。”
“全年签约仝干医疗、联合医学、诗健生物、嘉士腾医药、狮头股份、鼻喷式新冠中和抗体等22个重点项目,投资额160亿元。其中,诗健生物ADC抗体项目是全市首个ADC抗体药物持证转化平台;仝干医疗将在生物城实现“生物人工肝”产业化;狮头股份(股票代码600539)将在生物城建设高端医用蛋白研发中心及中试平台。”
……
打硬仗,回头看。
2022年,这一组组数据,也是重庆国际生物城交出的一张亮眼成绩单。
过去一年,市级支持政策相继出台,重庆国际生物城全市“1+5+N”医药产业体系“1”的核心作用更加凸显;智翔金泰科创板IPO成功过会,实现巴南科创板上市企业“零突破”;西部首个抗体药物研发中心智翔金泰抗体药物研发中心、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胰岛素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宸安生物产业化项目建成投用……
一年之计在于春。
2023年的“棋局”,重庆国际生物城早已锚定——
2023年,重庆国际生物城将用好三张“国字号”名片,围绕加速产业提质扩能,着力推进生物经济先导区建设,打造全国生物经济“新样板”,在建设西部生物产业高地上展现新的作为、在构建世界级生物产业集群上做出新的贡献、在建设三生融合城市标杆上呈现新的形象。
沙场点兵,如何剑指新的目标?
锚定推进“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工程。加快规划审批工作,推动城市干道、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提速建设进度,建成模式动物中心、疫苗孵化中心、国际生物城人才工作站等重点平台。
锚定招大引强做强产业规模。推动在上海、北京、深圳、苏州等生物医药科研及项目资源富集地区设立招商单元,扩大招商影响力;持续加大与跨国医药巨头的对接力度,推动重点国际化合作项目加速落地。
锚定抓项目优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提速仝干生物、科瑞制药等新项目建设,智睿创新孵化中心、蕾明视康等在建项目投用,宏冠医疗、珂蓝国际、南芯医疗等建成项目投产。全面强化企业服务,推动HPV九价疫苗、赛立奇单抗注射液等重点产品加快上市。
锚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打通体制机制,加速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发展共赢,推进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等的深度合作,打造成渝生物产业合作“新示范”。
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
重庆国际生物城,将挺立时代潮头,不断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罗建东 赵又漫/文 重庆国际生物城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