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3年01月1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奋进新征程  建设新重庆  展现新作为——2023重庆两会特刊 璧山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匠心筑“四城”   交出新“答卷”

版面翻页
奋进新征程 建设新重庆 展现新作为——2023重庆两会特刊
20

璧山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匠心筑“四城” 交出新“答卷”

公园绿地星罗棋布,“推窗见绿、出门即景”成为居民生活新常态;写满璧山故事的“文化石”静静矗立,千年文化内涵在城市内外延续;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多元,人才和企业纷至沓来……在璧山区,生态之城、儒雅之城、活力之城、一生之城的“四城”图景已渐渐浮现,一个承载着理想生活的品质城市正逐步成型。

这背后,离不开璧山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的奋力拼搏。一头牵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幸福,2022年,璧山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抓基础、促实效,匠心“造城”,精心“建市”,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用更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

“生态之城”尽显婀娜之姿

华灯初上,璧山区枫香湖儿童公园一派热闹祥和的气息,孩子们追逐嬉戏,三三两两的行人或悠闲漫步、或驻足聊天、或挥汗如雨。这样的幸福画面每天都在上演。对璧山人而言,无论哪个季节,置身在这座被特色公园覆盖的城市里,葱郁的绿色、扑鼻的花香,感受到的是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绿色,是璧山最亮眼的底色之一。近年来,璧山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依托璧山山水基底和生态优势,在拓展城市边界的同时注重多种绿、多留白,将更多自然景观引入城区,近两年建成投用城市公园15个。以园建城,融景入城,如今,璧山区已有城市公园共35座,城区人均绿地47.8平方米,“公园之城”声名远播。

将一座座城市公园有机串联的便是璧山的“空中巴士”——云巴,以及依势而建的“城市绿廊”——云巴慢行系统,方便市民出行,为高品质生活穿针引线。“我们将以云巴慢行系统为基准,布局修建更多城市绿道,将全域水系、景区串联起来,构建生态化网络体系。”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璧山区积极探索城市发展与生态系统融为一体。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绿色屏障。璧山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将城区零星工程的打造与背街小巷卫生环境治理同谋共促,着力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严格规范辖区施工标准,常态化开展建筑工地生活污水、泥浆水排放及扬尘管控巡查,对在建项目开展安全文明施工评估。着力推动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绿色低碳建材产业园发展壮大,建成投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厨余垃圾协同处理等污废综合利用项目,构建绿色建筑结构材料、绿色建筑装修材料、绿色基建工程材料、建筑废弃物再生材料4条产业链,消除污染隐患的同时,构建起绿色企业集聚、绿色产品荟萃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赢。

“儒雅之城”涵养文化根脉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东岳体育公园里,市民雷英正带着孩子一字一句学习刻在景观石上的《二十四节气歌》。像这样介绍璧山历史故事、解读诗词歌赋、传播文化内涵的石刻在璧山区大大小小的公园里、广场上、林荫间随处可见。

让文化浸润城市、深入人心,是璧山区建设“儒雅之城”的根本。近年来,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在公共节点区域增设文化设施、文化雕塑、文化挡墙,因地制宜在城市公园、景观设施中嵌入璧山历史元素,用现代手段讲述“璧山故事”。一个个文化元素让璧山千年历史文脉在城市公园、景观设施里悠悠流淌,汇聚成当代璧山人的文化之根、自信之魂。

为提升城市文化厚度,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围绕“城市记忆工程”,大力保护文庙等文物古迹,多形式多载体再现古道文化、状元文化、抗战文化等历史文脉,实施文艺精品工程,传承创新微雕、正则绣、璧南吹打、璧山鼓韵等传统艺术,推出更多“璧山原创”“璧山出品”的匠心之作,努力把历史留下来、让文物活过来、让景区靓起来。在城市更新工程中加强对文庙等现有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以大成广场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为引领推动老旧城区改造,以“历史”为底色完善生活功能、生产效能、文化动能,打造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老城街区。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璧山的城市文化,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还着力打造文旅消费场景,高标准举办了西部动漫文化节、国潮璧山嘉年华、非遗设计周等节庆展会,探索开发了文化游、乡村游、亲子游、研学游、康养游等多条精品路线,一批璧山文旅的“金字招牌”正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活力之城”蓄集发展动能

“璧山兔、来凤鱼,璧山特产买一赠一,朋友们赶紧下单。”近日,位于璧山玉泉湖畔的西部(重庆)直播电商产业服务中心,主播们正将精心包装的“璧山大礼”推向全国。该中心是璧山区在发展数字经济大背景下,对直播电商全产业链的重要布局,也是璧山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抹亮色。

据璧山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围绕培育新经济、新业态,璧山已有不少新动作——目前已全面启动玉泉湖片区开发,规划建设“梦界空间”数字文创产业园,强势打造元宇宙创新创业园、中国国潮总部、康佳数字经济产业园等数字经济项目。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核心要素,引入和打造了新加坡国际社区、重庆御湖新世界温泉度假酒店,砂之船(重庆璧山)奥莱、俊豪中央大街等消费中心持续激发消费活力,为城市发展提供“养分”、疏通“血脉”。

要为城市发展增添活力,还需紧紧抓住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牛鼻子”。2022 年,璧山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与依文控股、康佳集团、奇安信、国科量子、为快科技、清博智能科技、舒启文化等知名企业开展合作,成功签约BNCT核医疗健康、重庆电子科技数字学院、博乐 CDMF 工业设计等项目 34 个,重磅发布“梦界空间”元宇宙品牌。今年 1 月 3 日,璧山区举行重点产业项目签约和数字软件产业园开工活动,集中签约项目46个,总投资419亿元,预计新增产出502亿元,涉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循环经济等新经济,以及大健康、文化教育等产业;新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155亿元。

新兴业态蓬勃多元,越来越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汇集在这里,离不开优良的营商环境。今年,璧山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建立起干部职工一对一联系规上服务业、招商引资企业工作机制,制定“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措施,拨付企业产业发展补助资金1.6亿元,为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5.9万元。同时,组织参加了“西洽会”“智博会”“第十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活动,城市名片及现代服务业品牌更加闪亮。

“一生之城”创造美好生活

上午9点,家住璧山的陈涛准备开车出门办事,他熟练打开手机上的“必好行”公众号,查找目的地附近的停车位。地图上,全城90多条路段超5000个路内停车泊位的位置情况清晰可见,定好位后,陈涛便导航出发。而在一年多以前,城区停车难题还老是让他头疼不已。据璧山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建成投用的璧山区城市级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已让全区70余个停车场(库)、90余个路段共超2.6万个泊位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为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璧山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还牵头编制《璧山区中心城区慢行+街道系统规划设计导则》,规范城市新区街道规划设计及慢行系统设计,新建道路全部按导则实施。同时,完善交通路网格局,打通一批“尽端路”“断头路”,提质一批老化路,建成一批新公路。市民出行更方便快捷,是璧山区奏响城市共享协奏曲、群众生活更美好的缩影。

聚焦教育、住房、医疗、康养,璧山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积极引入精品教育资源,新加坡才儿坊幼儿园、东林智慧中学等优质学院相继落户。巴蜀中学正式签约,预计2023年9月初中部招生、2024年9月高中部招生。扩容优质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大健康产业集群效应,围绕肿瘤诊疗、中医药两大产业方向,利用好中核集团、重庆中医药学院等资源优势,有序推进康养城(大路片区)建设项目,科学布局环重庆中医药学院创新生态圈,谋划建设中医智谷,高质量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以中医院迁建为契机,打造区级残疾人康复中心,以BNCT核医疗健康产业示范项目为抓手,着力攻克癌症放疗“卡脖子”技术。加快推进绿岛丽景、南河丽景、东林智慧学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消防指挥中心等民生项目建设。

沉甸甸的民生答卷,印证在人民群众的笑脸里。“就医更方便了,就业更容易了,教育就在家门口,不用担心养老问题,救助、安全有保障……”越来越多的璧山人为城市发展点赞,这更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一生之城”,让璧山成为了“择一城终老”的理想之地。

(张啸寒/文 璧山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供图)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