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3年01月1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奋进新征程  建设新重庆  展现新作为——2023重庆两会特刊 为建设现代化新重庆贡献规划自然资源力量

版面翻页
奋进新征程 建设新重庆 展现新作为——2023重庆两会特刊
06

从全局谋划一域 以一域服务全局

为建设现代化新重庆贡献规划自然资源力量

“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全国率先获批,“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持续深化,耕地保护责任不断夯实,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有力有效,生态保护修复不断强化,城乡融合发展有效推进……2022年,重庆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和自然资源要素支撑,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强有力的责任担当奋力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规划引领,释放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效应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各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全市高质量发展之路怎么走?各地如何奏响“协奏曲”?

重庆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和一盘棋思维,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着力构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推动我市区域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去年3月,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坚持全市“一盘棋”,分区域设置中心城区规划处、主城新区规划处、渝东北渝东南区县规划处等3个片区规划处,引入表决制、实行委员制、成立专业委员会,市规划委员会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这种设置便于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落实到工作行动上。如今,重庆“一区”正在变大变强,“两群”正在变特变优。

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才能建立科学的空间发展格局。2022年,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在国家高质量发展版图中进一步找准新重庆的功能定位,发挥“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作用,全力构建“三级三类四体系一平台”国土空间体系,创新“谋划找定位、策划定功能、规划落空间、计划促实施”四划联动的大规划路径。

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为此,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坚持国土空间唯一性,统筹布局农业、生态、城镇功能空间,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推进用地模式从增量为主向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转变,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探索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相融合的新路径。目前,重庆已高质量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成为全国率先通过审查并正式启用的10个省市之一,奠定了全市国土空间布局的骨架和基础。

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两地合作高标准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深化遂潼川渝毗领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川渝高竹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在总体规划方面,《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以市政府名义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

此外,重庆在构建从总规到详规、规划单元-街区-地块穿透式层层落实、层层细化的空间规划体系中,创新引入场景营城规划方法,首次明确了城市规划语境下场景的内涵,构建了国内首个场景规划体系,探索出以详细规划塑空间,设计做场景,详细规划和设计融合共同提升品质的“三层四划五量六态”场景设计方法。在中心城区形成了长嘉汇、广阳岛、科学城等12个重点功能片区,并细分形成约50个中场景、100个小微场景的大、中、小微三层级重点功能片区场景开放体系。运用“谋划找定位、策划定功能、规划落空间、计划促实施”的“四划联动”大规划路径开展场景营城。并按照“框定总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调控流量”及“生态沁人、形态宜人、业态塑人、活态聚人、神态动人、心态悦人”的五量、六态方法着力营造场景。

在专项规划方面,有序实施“万开云一体化”“嘉陵滨江生态长廊”“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城市更新规划和TOD综合开发等重大专项规划,交通、市政、建筑、生态保护修复等一批重点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

压实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粮安天下,地为根基。在重庆的大山中,常散布着零星的面积小、不连片的“巴掌地”。如地处渝东南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该县71.92万亩耕地中,46%就是“巴掌地”和坡耕地。

如何把“巴掌地”用出大效益?石柱采取了“化零为整”策略。

具体来说,就是在整治时,先剥离原有的耕地表土,通过工程将单个的“巴掌地”按自然走向连成片,再将原有表土和周边表土均匀覆盖到整治后的耕地表面。整治后,耕地土层厚度从不足20厘米增至40厘米,更有肥力。

石柱县耕地情况的明显改善只是重庆市整治耕地成效的一个缩影。重庆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坚决守住耕地保护底线,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我们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建立了市、区(县)、乡(镇)三级耕地保护建设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加强对全市耕地保护工作督查、考核、评价。”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局还实行周调度、周通报制度,对重点区县开展约谈,这些举措带来的是耕地保护成效持续显现。

其中,为完善永久基本农田配套保护措施,我市实行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补划全流程信息化监管。通过强化补充耕地项目立项、验收、管护全过程监管,确保补充耕地数量真实、质量可靠。该负责人还表示,通过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格落实“占补平衡”“进出平衡”,稳妥有序推进耕地恢复补足,耕地持续减少的势头得到有效扭转。

与此同时,采取“人防+技防”方式,加大对耕地的监测力度,在自然资源部卫片执法图斑监测基础上,强化对耕地数量及流向变化的常规监测,形成“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常态化耕地监测监管和卫片监督工作机制,持续稳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成果,对“非农化”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防止新增,严守耕地红线。

强化保障,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2022年10月7日,开州区跳蹬水库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建设。

跳蹬水库系国家150项重大水利项目之一,是一座具有防洪、供水、灌溉等综合利用功能,兼有发电效益的大(二)型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成后,将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生产生活用水和清洁能源。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是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抓手。以服务发展为第一要务,近年来,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以构建重点项目全过程服务机制为着力点,对市及以上重大项目规划许可、用地审批实施专人专班、提前介入、简化程序、高效服务,切实加快项目用地手续办理速度。

“9月底,跳蹬水库的90亩先行用地正式获得自然资源部批复。”重庆市建设用地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跳蹬水库用地申请从报批再到成功批复一共只用了5个工作日。

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稳增长离不开土地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2022年,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聚焦资源要素保障持续、精准、有效发力,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持续优化用地审批流程,高效保障了重大项目落地和重大项目用地预审。

不仅如此,该局还出台《关于加强规划和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若干配套措施》,主动对接区县党委政府和重点企业收集堵点难点问题,办理临时用地批复项目,协调解决民生项目用地问题。加快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大力推进土地储备整治。

矿产资源事关国家能源资源安全。2022年,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在加强矿产资源保障方面下足功夫,涪陵页岩气田、綦江页岩气田、梁平区页岩气田勘探开发实现三大突破,尤其是涪陵页岩气田成为北美之外第一个实现商业化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更可贵的是,发现有利勘探区面积2885平方千米,资源量达万亿方,将大大拓展重庆地区海相页岩气的勘探领域。

近日,随着《重庆市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正式印发实施,下一步,我市将加大勘查力度,围绕“8+7”矿种找矿,全力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聚焦“颜值”,彰显山水人文城市独特新魅力

站在铜锣山矿山公园高处俯瞰,矿山绝壁高耸,崖壁之下,一个个矿坑宛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其中,一池池碧水如翡翠般碧绿闪亮、晶莹剔透,仿佛人间仙境……美得让人心醉。

铜锣山矿山公园位于渝北区石船镇、玉峰山镇境内,过去是铜锣山矿区,历年的开采,导致生态严重被破坏。为弥补欠下的这笔“生态债”,渝北区按照“消除安全隐患、恢复生态环境、综合利用土地”原则,采取地灾治理、复垦复绿等工程手段,因矿施策开展铜锣山矿山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并依托铜锣山矿山生态修复阶段性成果,规划建设铜锣山矿山公园,打造集生态修复、科普教育、文化康养、休闲度假为一体的5A级国家旅游景区,使修复后的矿山成为周边乡村振兴、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渝北区铜锣山矿区的生态之变,是重庆大力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缩影。去年,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围绕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深化完善生态安全格局,大力构筑“一核四片”生态系统修复格局。

与此同时,突出安全功能、生态功能,兼顾景观功能的次序,科学编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以三峡库区、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积极推进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加强森林草原湿地保护修复,大力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全面提升重庆山水“颜值”。据悉,我市成功申报国家“十四五”期间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获得20亿元中央奖补资金支持,成为自然资源部西部地区唯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市。在统筹深入推进“四山”保护提升中,开展规划编制、违建综合整治、生态修复等工作,同步实施保护提升项目。开展废弃矿山修复,建成渝北铜锣山矿山公园、荣昌玉带河、九龙坡中梁云峰等一批生态产品。

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强化城市特色风貌塑造,推行“小街区”规制,积极打造组团式社区、鼓励多样式建筑。去年,重庆印发了《重庆市关于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预计到2025年,多层级多要素的保护传承体系要更加完善。

如今,走进南岸区弹子石老街、渝中区十八梯,一个个老街旧巷,充满重庆味道、很有山城特色,经过改造提升后的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

提升品质,加快城乡融合步伐

重庆拥有独特的山水资源、江岸资源。如何让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现代城市浑然一体,彰显厚重文化底蕴,体现独特人文精神和城市气质?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给出的答案是:深化城市更新提升规划与设计。

这其中,“统筹”“谋划”是两个关键词,简言之,就是顶层设计的问题。

顶层设计,是一座城市建设发展的“先手棋”,是政策导向和市场风向标。2022年,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全面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把安全放在城市发展的突出位置,贯穿到“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全过程,完善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保障网络布局,着力补齐应对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弱项短板,夯实安全韧性城市根基。

针对人民群众对城市功能提升的期待感日渐增强的现状,该局还计划通过构建重点城市功能片区体系、夯实基础设施功能支撑、优化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城市生态功能价值等举措,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在加快城乡融合方面,该局研究制定《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导则》,完成石柱县中益乡、城口县东安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指导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编制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以村为单元,差异化引导村庄规划建设,实现乡村规划管理全覆盖,实用性村规划按需应编尽编。

该局建立了首席规划师、社区规划师、下乡规划师制度,开辟了规划师融入社会基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打通规划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新路径。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在全国率先开展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进社区工作,已有2000多人进入“三师“人才库,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三师”全覆盖。已有400余人加入社区规划师队伍,在全市各区县实现全覆盖,开展社区更新与营造相关实践800余次,创建了小微公共空间更新、儿童友好型城市、社区规划艺术节等特色工作品牌。已组织5批共百余人次下乡规划师,参与编制及指导相关乡村规划1100余项。

此外,还积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大力推动农村资源资产盘活,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各项前期工作。持续深化地票改革,大力推动农村实物产权交易,极大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

改革创新,以数字化支撑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2022年12月29日,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发布消息称,《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五届人大常委会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据悉,《条例》涵盖了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守住信息安全底线;深化测绘地理信息“放管服”改革,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能力和水平,促进共享和应用;强化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落实地图服务监管等主要内容。通过该《条例》强化了新时代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监督管理法律支撑,强化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监管,并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这无疑是我市着力推进规划自然资源领域数字化改革迈出的一大步。

改革创新还不止如此。2022年,我市积极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得到自然资源部好评。全市还推行新建商品房预告登记“一网通办”改革,开发企业在销售新建商品房时,可在线提交全部申请材料,一次性办理预售商品房转移预告和抵押预告登记。而不动产登记机构在线平均办理时间为13分钟,银行在线获取电子版不动产登记证明后即可放贷,开发企业不再提交纸质资料,节省办事时间,大幅提升资金回笼效率。

在科技创新方面,新增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个,组织实施年度科研项目45项。统筹推进自然资源专项调查,自然资源家底更加明晰。积极完善现代测绘基准,大力推进重点需求基础测绘数据建设,全市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统筹共享与北斗三号服务系统建设取得新进展,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此外,历时3年的重庆“三调”工作圆满完成,在此过程中,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坚持“宁要数据真实性,不要虚假的前后一致性”,创新“三级检查”制度、创新“三调智检系统”、创新质检方式方法,以技术创新“智绘”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全面建成了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权属和相关自然资源信息为一体的重庆“三调”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三调”成果应用共享,为赋能规划自然资源高效管理、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莫定了坚实基础。

(顺然/文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供图)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