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描绘城市高质量发展图景,用心打造“大巴山”品牌特色,建言用活丰富“红色资源”……2月7日,在城口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开幕会的大会发言中,6位县政协委员围绕城市建设、农文旅发展、产业升级等城口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谈想法、说建议、话未来。
打通城区交通堵点
加强交通枢纽建设是实现城市畅通的根本举措。刘原宁委员注意到,近来年,城口县大力实施“交通强县”建设行动,全力推进高速、高铁建设,渝川陕毗邻区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不断深化,但仍存在战略谋划落地不够实,交通线路存在堵点等问题。为此,刘原宁建议聘请交通专家深度谋划,用好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全力办好交通大事,画好时间表,着力解决“四大短板”突出问题。
打通城区内的交通堵点,完善市政交通建设是余舟委员关注的焦点。她建议,及时贯通东北环路,连通殡仪馆至四塘坝道路,及早谋划县城功能疏解,加快推进县城绕城道路建设,引导客货车分流,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此外,为打造城市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余舟还呼吁加快推进体育公园建设,补齐广场“数量、面积、服务半径”不达标短板,在县城东南西北合适位置规划建设四个区域性健身小广场。
打造“大巴山”品牌
位于大巴山深处的城口县有着丰富的生态、人文资源,如何利用资源做亮“大巴山”品牌,委员们踊跃建言。
“我县‘大巴山森林人家’这一品牌已具有一定知名度。”但凌贵秋委员注意到,品牌发展中仍存在服务档次参差不齐、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为此,他建议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乡镇依托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开发形式多样、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片区;试点“互联网+大巴山森林人家”模式,扩大游客来源,提高运营效率;进一步完善大巴山森林人家基础设施,做足本地特色,使游客真正体验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森林人家生活。
发展文旅产业之外,用好大巴山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也是做大品牌的关键。近年来,城口县提出了建设“大巴山药谷”的目标任务。目前,该县中药材资源面积达 36 万亩,培育中药材市场经营主体 300 余家。为推动“大巴山药谷”更好建设,朱姝委员建议进一步聚焦独活、天麻、淫羊藿、连翘4个优势特色药材品种,依托国家储备林项目平台和政策优势,优化“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大力推行“中药材+加工”“中药材+流通”“中药材+信息化”“中药材+文教康旅”发展模式,培育延伸型、体验型、智慧型和融合型中药材产业集群;依托已申报认证的“城口独活”地理标志认证商标和“大巴山药谷”商标,加大品牌宣传营销力度。
用好红色资源 增强文化魅力
如何提升市民文化生活品质?王芬委员认为,应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在新开发片区合理布局科技馆、剧院、博物馆等重点文化服务设施,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
孙才兴委员一直在思考如何用好红色资源,增添城口的文化魅力。他认为,应抓紧开展“六项”重要基础研究,即开展对红色历史“三个第一、一个唯一”定位的论证研究,开展对城口重要红色历史人物的针对性研究,开展老区历史口述史、口述影像抢救性收集,开展红军长征西征历史整理研究、城口县苏维埃政权历史研究、城口红色历史谱系研究,进一步完善城口红色文化。为让文化“活过来”,他还建议出台一部城口红色口述历史集、编创一本城口红色故事大全、编写一本红色学生教育读本,拍摄一部红色纪录片,制作一部红色舞台剧,打造一批红色文创产品,让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