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粮食
□ 作者 高桃芝
我的奶奶是一名目不识丁的乡村妇女,但她对粮食却无比敬畏。
常常忆起儿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我们小辈有时候掉几粒米饭在餐桌上。奶奶总是一脸严肃地呵斥道:“人靠粮食养命,糟蹋粮食是不对的。”说完,她伸出手指把米一粒粒捻到嘴里,脸上的表情很自然,一点也不觉得那些饭粒脏。有时候,奶奶看见我们的碗边只剩下几粒米饭,也会命令我们吃干净。我们懵懵懂懂不解其意,看见她神色庄重的模样,只好乖乖地吃完,再也不敢浪费一粒米。
后来长大了,我跟着长辈们下地劳作,对粮食来之不易有了切身体会。春天,奶奶和父母亲一起精挑细选种子,撒进精心整理过的土地中。在阳光雨露的呵护下,种子慢慢长成秧苗。炎炎夏日,长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佝偻着身子,忍着蚊虫叮咬,一步一个脚印走在水田里,常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粮食的收获注定是一场漫长的旅程。种子在春天里播种,在夏天里拔节和抽穗,在秋天迈向成熟,足足经历三个季节。当水稻变得黄澄澄、沉甸甸时,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就到了,我和长辈们一起用镰刀收割稻谷,然后捆扎、搬运、叠码、铺场、磙碾、翻叉、收草、扬壳……十几道工序下来,才变成粮食,再被父亲一担担地挑回家中。
完成秋收后,奶奶一刻也不停歇,每天又忙着去地里拣拾被遗漏的谷子,自家地里拣拾完了,她就走向更远的地垄草窠中一粒粒拣拾、一点点积攒,她还是那句口头禅:粮食浪费不得。
虽然奶奶不会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更不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格言,但她一直用自己朴素的行动,让我珍惜碗里的粮食,心怀敬畏和感恩,了悟“碗净福至”的意义所在。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