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勇
焦兴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如何推动就业工作稳进增效、惠民有感?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部分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就此积极建言。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党组书记黎勇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这个目标立足经济发展实际,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充满信心。”黎勇表示,目前,经济运行整体向好,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他说,窥一斑而见全豹,今年1月至2月,重庆人力资源市场中住宿餐饮业招聘岗位数量同比增长120.3%、文化娱乐业增长113.3%、交通运输业增长66%,重庆服务业呈现全面恢复态势,带动就业需求持续扩大。
与此同时,重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为稳就业提供了根本保障,还将市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升格为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人社、发改、财政、经信等30个市级部门为成员单位,全面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有力促进就业。“下一步,重庆将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更好地推动就业工作稳进增效、惠民有感,帮助人民群众安其岗位、乐其职业。”黎勇介绍。
如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黎勇表示,一方面要强化“大就业”格局,推动财政、金融等政策聚力支持就业;围绕产业链需求强化人力资源供给,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实现就业与产业互促共进。另一方面,用活“大数据”平台,以人社西部(重庆)数据实验室为依托,打造“就业数字大脑”,迭代升级“一库四联盟”等就业服务机制,拓展就业援助“一键通”等智慧应用场景,以数字赋能促进政策、岗位等精准匹配,提升“整体智治”水平。同时,抓出“大联动”实效,突出就业指标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导向,推动纳入市政府督查激励,构建区县就业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打造一批高质量充分就业试验区县、示范社区(村),创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强化争先创优、赛马比拼、创新案例评选等机制,凝聚稳就业促就业的强大合力。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十分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过去3年,受新冠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减少,而大学毕业生人数却节节攀升,2023年预计达到1158万人,部分大学生留在城镇将难以高质量就业。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国广大农村存在人才匮乏、资源闲置等现象。”焦兴涛说,引导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有序向乡村流动并扎根乡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是一件利于国计民生、城乡融合发展的好事。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很多高等院校发挥特色优势,引导师生走进农村,致力于推动乡村发展、农民增收。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例,该校师生深入周边农村地区,以艺术的方式参与打造重庆市璧山区七塘、北碚区柳荫、酉阳县叠石花谷、巫山县下庄,以及贵州省桐梓县羊蹬等艺术特色示范乡村,不仅激活了沉睡的乡村资源、促进了当地村民增产增收,还不同程度缓解了当地大学生城镇就业难和乡村缺人才的矛盾,可谓一举多得。
“大学生有思想、有知识、有技术、有活力,是最优质的人力资源。”为此,焦兴涛建议,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有志于乡村振兴的大学生,在保留城镇户籍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程序成为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新成员。同时,推动土地权益有偿转让,对农民依法有偿转让的宅基地,由村(社)集体收储,集体经济新成员有偿购买使用,推动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确保大学生住得下、能扎根,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强化金融和资金支持,助力落户乡村大学生创业就业。”焦兴涛还建议,要研究设立乡村创业就业基金,对拥有良好选题、可操作性强、有较高回报的创业项目,按程序评审后,予以专项支持与资助。推动银行和保险行业出台政策,为大学生到乡村创业就业的优质项目提供信贷和保险服务,支持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另外,大力宣传新时代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先进事迹,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大学生落户乡村创业就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