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3年04月1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春秋 两袖清风的红色资本家——肖林 嘉陵春泛 巴族船棺葬 缙云一脉传

版面翻页
春秋
04
缙云一脉传
□ 作者 陈福厚

天地有灵气,缙云赢一分。

缙云山,古名巴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是7000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因钟灵而美

缙云山是一座钟灵毓秀的生态名山。

“峨眉秀,青城幽,缙云聚灵气”,地处北纬30度附近的缙云山生态优美,是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缙云山奇峰耸翠、林海苍茫,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等九座山峰,汇集了巴山蜀水的幽、险、雄、奇、秀等特征。其中莲花峰最高,狮子峰最秀,香炉峰最奇,站在任何一座山峰上,皆灵至神清、秀美婉约。清代诗人何仕昌诗云:

狮子摩霄汉,香炉篆太空。

朝阳迎旭日,猿啸乱松风。

夕照三千界,莲花七窍通。

玉尖如宝塔,更有聚云峰。

缙云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葱茏,景色怡人,有7600公顷森林,共有植物2407种,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同纬度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植物物种基因库。山上有被喻为活化石的古生物物种——水杉,还有桫椤、鹅掌楸、银杏、红豆杉、伯乐树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83种。以缙云山植物为模式标本命名的有36种,如:缙云四照花、缙云槭、缙云黄芩和北碚榕等植物。缙云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植物基因库”称号。

缙云山物种的多样性,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早在1880年,英国官吏梅斯尼(W·Mesng)就慕名来到缙云山采集植物标本。1933年,民国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组织了以著名植物学家钱崇澍为领导的植物考察小组,对缙云山的植物进行深入考察研究,结合北碚情况写成《四川北碚植物鸟瞰》。

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4月,缙云山甜茶被送往巴黎万国物产展览会,其汤色碧绿清爽,气味芳鲜醇和,饮后多时仍感香甜回味,深受大家喜爱。

新中国成立后,著名植物生态学家、地植物学家,中国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开拓者侯学煜曾组织人员考察了缙云山的植物,影响至深。1982年缙云山成为全国第一批审定的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2001年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年晋升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秀丽山川人不老,放眼巴渝春正红。”党的十八大以来,北碚区山与人的关系逐渐发生变化,“人与青山两不负”,缙云山上悄然兴起了一股天人合一的民宿风,在保护自然的同时,让人有更多机会亲近自然。“小住”林间韵无穷,半山听雨有“清欢”,这使缙云山独有的生态优势再次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

因寺观而兴

缙云山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宗教名山。

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慈应禅师开山建寺于缙云山,上院缙云寺,下院温泉寺。缙云寺曾受历代皇帝赐名赐字,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迦叶佛道场,一直以来都香火鼎盛。温泉寺旁边的北温泉是国内罕见的氡温泉,开发利用比日本最古老的温泉还早468年,与北京小汤山、广东从化温泉齐名。

人寻福地,寺争灵脉。后来,缙云山上相继修建了大隐寺、石华寺、复兴寺、绍隆寺、白云寺、转龙寺等寺庙,合称缙云山八寺。让缙云山真正成为宏扬佛学的一方净土,名副其实的“川东佛教胜地”。

山聚灵,寺纳贤。1930年秋,世界佛学苑苑长释太虚入川,于缙云寺创办了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广为招收学员(僧俗并收,汉藏并容),一时引得全世界佛教界注目于缙云山。抗日战争爆发后,太虚大师没有选择避世,反而为配合抗战,对学生积极进行救护训练,并出访东南亚争取各国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为抗战四方奔走,真正将佛学思想与时代和现实保持紧密联系,弘扬人间佛教。这座深藏巴山的千年古寺,在家国危难之际,以坚毅顽强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为缙云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9年,绍隆寺改名绍龙观,有纪念轩辕黄帝在此接续“巴山龙脉”之意。次年,白云寺改为白云观。“众生与山共,佛道纳天灵”,缙云山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道教、佛教共存的宗教圣地。

因人文而盛

缙云山是一座底蕴深厚的人文名山。

“山如碧玉水如黛,云在青天月在松”,这幅对联是对缙云山最清新的写照。早在公元685年,初唐才子陈子昂在《入东阳峡与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诗中写到:“路转青山合,峰回白日曛。奔涛上漫漫,积水下沄沄。”缙云之美,跃然笔下。

李商隐的一首《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给缙云山注入了“相思”之魂,让巴山夜雨从此千古闻名,举世皆知。而宋朝巴渝状元冯时行的“岌岌九峰晴有雾,弥弥一水远无波”“相思思底事,老大更无心”,将“相思”之意延伸至“思家、思国、思天下”的境界。他少年时在缙云山上发愤读书,灵至才涌,终成状元;做官时不畏强权,力主抗敌与奸臣秦桧抗争,贬谪后于缙云山麓结茅办学,写下了《缙云文集》传世宏篇。

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周敦颐游大林寺(即大隐寺)信步而吟:“水邑云含白,禽声谷应清。”清代进士王尔鉴对山而歌:“更孕巴渝脉,人文毓秀灵。”清代进士龙为霖抚掌而赞:“无风香自远,不夜景常幽。”历代歌咏之句,妙语连珠、数不甚数,使得“缙岭云霞”更加声名显赫。

1927年,北碚开拓者卢作孚在北温泉开辟嘉陵江温泉公园(后来改名为北温泉公园),集山、水、林、泉、寺于一体,依山傍水,风光旖旎,精美雅致。著名教育家何鲁先生在游历北碚温泉时写道:“室外飞泉转瀑流,疑风疑雨更疑秋。而今识得声尘幻,五蕴空从一入收”。

抗战时期,缙云山下群星闪耀、群贤毕至,三千名流汇聚于此。郭沫若、田汉、黄炎培、老舍、梁实秋、梁漱溟、于右任等名家大儒在此吟诗作赋、著书立说,留下了数之不尽的璀璨诗文;竺可桢、顾毓琇、钱崇澍、黄汲清、卢于道、杨钟健、赵九章、李善邦等科学巨匠在此潜心钻研,努力延续民族科学命脉,用知识和科技为国出力。《四世同堂》《雅舍小品》受到缙云山的滋养;中国第一具恐龙骨架的装配、《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等科技成果,也烙下了缙云山的印记。

1949年,中共中央西南局入驻重庆,后在北碚缙云山杉木园中修建了三栋办公楼,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领导人都曾在此办公,为西南地区翻开新的历史篇章而运筹帷幄。邓小平旧居前有一颗由他亲手栽植的马尾松,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刚劲挺拔,被称为“小平松”。

“行到北碚必有诗”,缙云诗会云集了天下文人墨客。著名诗人傅天琳曾深情高歌:

狮子峰站在云上和我对视

我的肺里有你松涛汹涌的声音

而此时我却找不到词语

我只能匍匐在地匍匐在地啊

亲吻你泥土里的乳汁

泥土里的根

这不仅是在歌颂缙云,也是在歌颂一个时代,歌颂这永不完结的“相思”之情!

(作者系北碚区政协教科文卫体委主任)

云雾中的缙云山 马冀渝 摄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