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养老待遇资格认证,人社部门通过大数据就帮我完成了,不用我们跑腿,也不用我们操作手机,真的太方便了!”近日,家住南岸区的退休居民刘阿姨说起重庆养老待遇资格的“无感认证”满心欢喜。听闻此情,市政协常委、民建重庆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刘伟也露出欣慰的笑容,“认证无感,惠民有感,我对提案办理情况表示满意。”刘伟何出此言?
刘伟在此前的调研中发现,全市社保待遇领取人员每12个月必须至少完成1次资格认证后,才能领取相关社保待遇,否则视为默认停发。“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是保障各类领待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的重要举措,事关老年群体晚年幸福。”刘伟认为,我市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工作存在数据共享待畅通、认证方式待优化、认证系统待升级三方面问题,给群众领取社保待遇带来不便。为此,他在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提交提案《关于优化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的建议》,呼吁抓紧汇集政务数据资源,建成启用全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快实现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县数据共享;协调更多金融机构银行网点开设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服务,加强基层经办机构、合作银行网点业务培训和指导,扩大认证服务覆盖面;优化“重庆人社”APP等注册登录、操作流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线上认证便捷度和普及率。
收到提案后,市人力社保局高度重视,并于今年3月16日“上门”办理。“提案反映的问题正是群众遇到的痛点问题,提出的建议非常有针对性,为社保部门改进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沟通提案办理时,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李明亮如是说。
4月13日,市人力社保局对该提案办理情况进行了答复。该局表示,为实现“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我市已建立部、市、区县三级大数据共享机制,部级定期获取交通出行,市级定期获取社保卡激活、社保卡办理,部分区县定期获取公交卡年审、医保长护险检测等外部实人实名数据,在不需要退休人员本人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完成“静默认证”。2022年全市大数据比对认证717.5万人,占领待总人数的92.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市人力社保局积极协调市医保局,将医保住院信息纳入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系统。截至2月底,已完成医保住院大数据认证75万人次。
同时,我市常态化多渠道开展线下认证和线上自助认证。在线下,全部街镇社保所和9000多个村社建立了资格认证服务点;市人力社保局与养老金代发银行深入开展社银合作,在部分银行网点布置资格认证一体机,开展24小时认证服务;不能到现场认证的,由居住地、村社派人上门办理认证。在线上,市民可通过电脑和手机进行认证;针对部分老年人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机或电脑的情况,老年人的亲友可通过“重庆人社”APP亲情号辅助认证。
“接下来,我们将鼓励更多金融机构银行网点开设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服务,并加强对合作银行网点业务培训和指导。”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合作银行网点打造“社银一体化”服务,探索社银数据共享互认,通过共享合作银行实名认证业务办理时间,完成比对认证。同时,协调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优化“渝快办”统一用户注册过程,简化“重庆人社”APP的资格认证流程,在“重庆人社”APP开发“帮你认”功能,输入退休人员信息后,即可“扫脸”协助其完成认证。